第四章 中国所有的反舰导弹


本站公告

    801/YJ8系列

    801反舰导弹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高音速、超低空掠海飞行的多用途反舰导弹,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79年,该导弹首发飞行试验成功。它可以多联装载在各种类型的驱逐舰、护卫舰、常规潜艇、快艇上,也能装在轰炸机、强击机上从空中发射。主要用于攻击护卫舰、驱逐舰等中型以上水面舰艇,壹枚命中即可重创或摧毁目标,也能打击快艇一类的小型水面舰艇。

    弹体为圆柱形,4个弹翼和尾翼呈“X-X”形配置,正常式气动布局,助推器串联在弹体尾部。导弹从前向后分别为雷达舱、驾驶仪舱、固体火箭发动机、尾舱和助推器。

    导弹在飞行初始阶段从12度-15度爬升到约50米高度,而后降到20或30米的巡航高度。末段接近目标时,导引头参与航向校正。该导弹可进行单射或齐射。

    该导弹由弹体、固体火箭助推器、固体火箭主发动机、末制导雷达、战斗部等组成。战斗部重165公斤,舰舰型导弹射程8-40公里,空舰型导弹射程10-50公里,平飞高度20-30米,平飞速度0.9马赫,导弹可靠性80%,命中概率90%,命中一发可使3000吨级驱逐舰受重创或丧失战斗力,其制导方式是自控加自导,发射方式为单发或齐发。C801导弹具有多种抗干扰性能、超低空飞行、攻击隐蔽、突防能力强等特点。它重量轻、体积小,全重仅815公斤,全长5.814米;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使用维护简便、弹上末制导雷达采用单脉冲体制,抗干扰性好、采用高精度无线电高度表,可掠海巡航飞行,不易被发现,故攻击隐蔽、空防能力强;采用半穿甲爆破型战斗部,能穿入船舷在舱内爆炸,威力极大;采用箱式发射装置,即可贮运,又可发射,并可重复使用,无须对准目标,能进行扇面发射。每座发射箱装一枚导弹,在小艇上装4座,大艇上装6或8枚,在护卫舰和驱逐舰上装载8座,装在甲板上。

    801导弹由舰艇上的火控系统控制。导弹发射后,先是固体火箭助推器工作,数秒后助推器脱落,导弹飞行马赫数达0.9,此时固体火箭主发动机工作,导弹开始等速掠海巡航.弹上驾驶仪是使导弹在一定距离内按预定的航向飞行后,弹上末制导雷达开机捕捉并跟踪目标,导引导弹向目标机动飞行,接近目标时导弹作俯冲攻击,在水线附近命中目标。机载C801导弹不带助推器,导弹发射后,主发动机点火工作,导弹迅速降低高度后转入掠海平飞,直至攻击目标。衍生型;射程85公里的增程型c-801A。

    601/YJ6系列

    601导弹按正常式气动布局,外形像小飞机,弹体头部为椭圆旋转体,中段为圆柱体,尾部为二次曲线旋转体。在弹体腹下有一腹鳍,内装电缆和导管等。在弹体上方装有前、后吊环,通过吊环把导弹挂在飞机上。二个中单翼弹翼位于弹体中部,是大后掠角三角形翼,为半硬壳式结构。三个尾翼安装在弹体尾部,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每一尾翼后缘都有一个操纵舵。

    战斗部与引信组合包括一个聚能穿甲爆破型战斗部和一系列引信系统。战斗部内装高能混合炸药,装药量数倍于法国“飞鱼”导弹,前部有一半球形金属聚能罩,炸药起爆后聚能使它们引成一股能量巨大的聚能射流,可穿透相当厚的装甲钢板,能使导弹在击中的舰艇内部开花。引信系统包括两套电引信和一套机械引信,三套引信均为触发式引信,且都有三级安全保险装置。由于有这三组引信及一整套的保险机构,能保证导弹发射者自身的安全,又能保证引信与战斗部获得最佳配合,从而保证战斗部获得最佳穿甲爆破之功能。

    制导与控制系统包括自动驾驶仪、多普勒导航雷达、无线电高度表、末制导雷达、舵机、电源等。自动驾驶仪是整个飞行中的“灵魂”,它能完成三个相互独立的角回路的稳定与控制,与其它机构配合完成对导弹的质心控制与射程控制,接受末制导等其它组件来的住处,其导弹在规定的弹道上飞行直至击中目标。高精度的无线电度表在导弹飞行过程中不断测定飞行高度,从而保证导弹不会过高或过低飞行。末制导雷达是捕捉、跟踪敌舰的眼睛,是命中目标的关键部件。它由天线、收发机、信号处理机、电子对抗设备和电源等组成,是一种单脉冲体制的主动雷达,具备抗海浪、电子干扰等多种干扰的本领。它能主动捕捉、跟踪与锁定目标,在航向和俯仰两个平面内提供目标信息,按预先选定的导航规律引导导弹命中目标。

    动力系统包括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和推进剂供应系统。液体火箭发动机位于弹体尾部,是一台推力可调,能长时间工作的性能优良的发动机。推进剂供应系统包括燃料、燃料箱及输送系统,氧化剂、氧化剂箱及输送系统,高压气并等。导弹的动力航程为150公里,如果被攻击的目标距离较近时,弹上的推进剂并不属浪费,它们能在舰艇内部燃烧、爆炸,这实际上也增大了导弹的杀伤威力,起到了第二战斗部的效能,这也是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一个优点。

    “C601”与其它各种先进的导弹一样,也在不断地改进。一种是自身的改进,另一种是改型。在“C601”的基础上对动力装置、推进剂、电气系统和末制导雷达等作些改进与更换,新的导弹命名为“C611”,它的射程增至200公里。

    海鹰/上游系列(HY-2/SY-2/FL-2)

    “海鹰”-2(HY-2)岸舰导弹也是基于原苏联544导弹进行改型,增加射程、弹上成件与“海鹰一号”通用的原则。1966年被命名为“海鹰二号”导弹。“海鹰二号”的设计比“海鹰一号”较为成熟。为加大燃料装载量,重新设计了导弹弹体中段,采用承力箱结构。这样能够在增加燃料容量的同时,加大弹体结构强度。在设计中使用了从苏联进口的“乌拉尔”计算机。

    “海鹰”-2岸舰导弹系统由跟踪雷达站天线车、跟踪雷达站显示车、移动电站、指挥仪车、射前检查车、发射架车和发射架牵引车组成。作战过程是由雷达搜索目标,并计算目标方位和距离,以及运动的航向,将这些射击诸元传送给射击指挥车上的指挥仪,发射架随动社射击指挥仪。当目标进入射击扇面并满足射击条件时,指挥仪经过计算向弹上发送射击前置角和末导雷达开机主动搜索时间,在导弹发射瞬间,封锁发送,点火继电器吸合点火,导弹升空。“海鹰”是雷达主动弹,属于发射后不管的武器。导弹起飞时在助推器强大的推动下自动爬高,2.2秒后助推器脱落。导弹爬高到300米改为平飞,速度为0.9马赫。导弹飞行中末导雷达开机时间到时,自动打开雷达搜索海面。雷达天线初始有一定下视角,搜索海面发现目标后,自动驾驶仪控制导弹向目标俯冲,同时雷达天线按预定回调角抬头。因为此时不抬头的话,雷达波会全打在海面上丢失目标。

    海鹰-2岸舰、舰舰导弹1974年设计定型,原为岸对舰导弹,后改为岸舰通用。

    最大有效射程:95~100公里

    最小有效射程:20公里

    导弹平飞速度:0.9马赫

    导弹平飞高度:30~50米

    制导方式:导弹:自主式控制加自动导引地面火控系统:攻击目标运动前置点

    制导有效性:捕捉概率98%;对目标的自导命中率90%

    射点高度范围:0~400米

    射架射击扇面:±85°

    射方式:单射或齐射

    导弹起飞重量:3000千克

    导弹全长:7.36米

    导弹直径:0.76米

    导弹翼展:2.4米

    战斗部重:513千克

    701

    701导弹是中国精密进出口公司最新推出的空射、舰射反舰导弹。导弹的弹身和弹尾分别装有十字型弹翼,其中弹身弹翼的翼尖装有可收折的装置,为较特殊的设计。

    由于C-701导弹的尺寸和弹头重量较小,因此它主要用于攻击导弹快艇之类的小型目标,或作为小型战术空对地导弹使用。C701多用途小型导弹既可艇载、机载攻击海上目标,也可挂机攻击陆上目标。

    目前,C701导弹先按艇载反舰导弹进行研制。C701导弹由弹体、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电视末制导系统、电气系统、战斗部及引信等组成。

    其典型作战对象为180吨的导弹快艇。导弹飞行速度0.8马赫,平飞高度15~20米,最大有效射程15公里,重量100公斤。导弹的动力装置为双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采用自控及电视捕控指令制导方式。导弹直径为180毫米,弹长2507毫米,导弹翼展587毫米(折叠状态450毫米)。C701的战斗部为半穿甲型,重量29公斤。导弹自导命中概率为95%。它采用“田”字型发射装置,两座装8枚导弹的重量不大于2吨。箱式发射时采用15度固定仰角发射。C701第一个导引头为电视制导,它有两种不同的控制模式,既可采用发射后不管的方式,也可以把人置于控制回路中,有选择地攻击目标,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为了提高C701导弹的抗干扰性能,增强攻击能力,研制部门还为C701配置了准红外成像导引头和8毫米波导引头。C701一弹三头的特点为用户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操作人员可根据具体作战情况选择使用。

    主要性能数据

    全重:100公斤

    主尺度全长2.507米,弹径180毫米

    弹头重:29千克

    速度:0.8马赫

    最大有效射程:

    最小有效射程:15公里

    导引方式:电视制导红外成像制导毫米波制导

    中国C602反舰导弹C602  YJ-62依然属于高亚音速范畴,其飞行速度约为马赫0.6- 0.8,最小射程达到40-60公里,

    巡航高度为30米,末段巡航高度降低到7-10米。YJ-62依然采用中国反舰导弹一贯的主动雷达制导体制,具体形式为单脉冲捷变雷达体制。弹载雷达的作用距离为40公里,而小型的YJ--803)型反舰导弹的弹载雷达作用距离只有25公里。YJ-62雷达可对正负40度的海平面进行扇面搜索。YJ-62包括火箭助推器在内的长度达到7米,如果不计算火箭助推器长度,则为6.8米。导弹直径540毫米。YJ-62翼展2900毫米,有效提高了滑翔时候的稳定性并且增大了射程。这种设计类似俄罗斯3M-54E1反舰导弹,并且二者的结构也基本相同,3M-54E1的射程为300公里。 YJ-62的控制面可能是在发射之后,火箭助推段脱落,进入巡航高度的时候才自动打开的。YJ-62与迄今为止中国研制的反舰导弹最大的不同在于其飞行中段采用惯性+GPS制导方式。当然这只是出口型的C-602的制导方式,中国海军使用的版本可能采用俄罗斯的GLONASS卫星定位系统或者保留将来能够使用“北斗”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潜力。YJ-62包括火箭助推器的总重量为1350公斤,其中弹头重300公斤,由此可见开发这种导弹的主要目的是攻击航空母舰那样的重型目标。弹头采用穿甲爆破弹,引信为迟延接触电子式,拥有三段保险系统,似乎与YJ-83相同的。YJ-62的发射条件为6级海情,风速不得超过20米/秒。摄氏温度在-30度-+60度之间。《汉和防务评论》主编平可夫总结到,YJ-62显然通过增大燃料箱容积同时换装新一代燃料从而实现了280公里的超远射程。YJ-62的出现,意味著中国的舰舰导弹技术水平达到了欧洲先进水平,某些方面的技术可能更加超前。《简氏防务周刊》在其头条位置(Headline)刊发报道,称中国正在进行一系列的巡航导弹发射试验,其中就包括 YJ-62反舰巡航导弹。《简防》在其报道中也声称YJ-62反舰导弹的射程达到了290公里。报道说,最新的资料表明,YJ-62是一种由中国发展的远程亚音速反舰巡航导弹(),采用惯性导航(INS)/全球定位系统(GPS)+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在舰载上被首次发现是在2004年服役的 型(“兰州”号,舷号170)驱逐舰上配备。《简氏防务周刊》称,YJ-6导弹是从1950年苏联SS-N-2“冥河”导弹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但新的YJ-62导弹与YJ-6的相似之处并不多。YJ-62导弹的弹体似乎更细和更轻,从设计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远比YJ-6现代化。据悉,YJ-62导弹配备有一个频率捷变雷达导引头,与安装在以前中国自行生产的反舰导弹上的单脉冲雷达导引头相比,能提供更好的抗干扰能力。

    602是全新的远程反舰导弹,它的外形也和以前出现的国产反舰导弹有很大差别。C602中部有可向后折叠的一字型弹翼,让它颇有几分美制战斧导弹的味道。C602的进气道位置在导弹腹部,之后是十字型尾舵。它采用了涡喷发动机,最大射程可达到280千米,战斗部重量为300千克。从C802A和C602两个同样比例为1:3的模型来看,它们的长度应该相差无几,但C602的弹体较粗,因此它在射程上有很大的提升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