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传说幻真变,功法方自现


本站公告

    宋安自习练《北冥神功》后回想起当初看《天龙八部》时,有对‘逍遥派’武学的描写,记得还有‘天山六阳掌’,‘小无相功’,‘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算起来似乎都是一些内功心法,不知逍遥派的武功是怎么样的。金老写的时候有很多是可以一笔带过的,没有必要来个详细的历史记录。但自己却进入了本是书中的世界那么一切就不能大而化之,其中一切必有根源,不过这一切现在还不用理会,宋安细想到。

    本来宋安只不过是想考虑一下在书中世界的生活的,但头脑一想开了就受不了控制一样运转起来。想着想着宋安心中感到有些不安,因为他想到了这《北冥神功》是李秋水所留,用于找人来报复她自己的师兄无崖子的,而且从书中所写就能感受到李秋水是一个为了爱而变得疯狂的人,对人命毫无怜惜,难道她留的武功心法真会全无问题?想到这里宋安不禁有些冷,他记得书中段誉面对被撕烂的画卷曾觉得松了一口气,大概意思可能是说他再练下去的话就不好了。虽然自己已经把《北冥》和步法练全了也不觉得出了什么问题,但书中写出必有因由的可能性,这画卷的东西必然不会是一个大甜饼。宋安想着不禁摇了摇头,自嘲地笑着,对自己现在才来想这些问题觉得很是后知后觉,事到如今,就算练下去会灰飞烟灭也不是自己能停止的了。毕竟天下武学多是各大门派严守的秘密,也只有这一份功法是可以为自己打个基础的。

    回想起《天龙八部》中的武学资料能为派外人所得的典籍不过是自己现在学着的《北冥》,凌波微步。那少林寺的《易筋经》在段朱偷出来之后倒是可以找个机会拿到手,还有。。想到这里宋安突然醒觉自己已经是在浪费时间的空想了,除了自己已经学会的武学,其余的必须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得到,当下最要紧的还是练精已经学会的东西才是。

    习武的单调,辛苦后灵光一触想通的一些武学道理所感到的兴奋都不足向外人道,道也道不明。自从内功真气有所成后,宋安就根据自小接触到的一些锻炼体魄的方法从新安排,试着在以真气来护住内腑经脉的时候进行排打和熊摔之法会不会有更好的帮助。经过三个月的尝试宋安才反醒起这些方法只不过是武林中横练十三太保之类的硬气功的入门方法,不过宋安还是觉得这样能明显提升了抗打能力,在没有更好的法门之前也不失为一种辅助的方法。而对于一个信息时代的人类来说,可能记忆力是一种潜意识上极度希望能有什么方法提高的技能,因为那个时代的人每时每刻在自愿或非自愿的情况下,所接触到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无论是那本小说中对与真气的属性都有一种基本的就是对身体机能的活化,宋安凭着一种好奇心的探究,选择了行经脑部的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阳维脉为基础,存想这些处于头部的经脉穴位产生一种发散热感的感觉。当然宋安并没有勇敢到存想经脉动向飘乎不定,那叫走火入魔,疯了。反正他顺着北冥功法的线路这样一直在练习,数月之后好象记忆力是好了不少,只是好象,反正也是一种非经验治法。

    宋安这天起来在暗角外刻上一竖后数了一下,原来已经来了一年三个月了,当初还想着半年时间就可以出外游历的。更想不到单是吃野果和鱼也能活下来,宋安想着倒笑了一下。看时间来说段誉的机遇想来就在这几个月后了,要是让段誉见到自己可能会不好意思磕头而失去了学《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的机会,那可就不大好了。想罢宋安决定这两天收拾一下就离开山洞,出去闯闯。

    宋安脱了衣服潜下湖底,他记得书中说李秋水曾为了报复无崖子而找了不少年轻男子相好,事后却把人杀了掉在这湖中,所以很早前他就潜下水看了一下,发现真是白骨遍布湖底。他为了捉不捉鱼吃曾挣扎了很长时间,后来发现这里的湖底是和外面有连通的水道,而且这些人都是在几十年前被杀的,安慰了自己好久才敢捉鱼吃。对于身无分文的宋安来说,他潜下湖底就是想找些值钱的东西好出去兑些银子用用。

    他潜到水底后仔细找了几遍,自从修习了《北冥神功》后在水中宋安已经可以一个多小时不换气了,可能还长时间都可以,不过宋安觉得这样对大脑不太好,所以潜水的时间他就没有想着去更新。在湖底他找到了不少看起来很值的一些饰物,他想出了大理才把这些饰物典当掉,以免是这些失踪人口的证物一早有备案待查的。除了这些饰物之外,还有大约十两黄金做的金器和四十两银,宋安把金器捏成一块后就成了金块。

    宋安离开了呆了一年多的地方,他一个人孤单地独处一年多却并没有不快,多数时间都沉浸在当初已成传说的武学中。除了在湖底打捞起来的财物宋安什么也没有带走,连摆设也薄薄地弄上了一层灰尘,宋安根本不愿去改变书中的情节,倒不是他想从已知的情节中得到什么好处,而是想起在书外那些改编的电视剧让人骂成猪头一样就有些怕怕的!

    此时的宋安已经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武技,刚入书中那年他就实践过书外学的搏击技巧依旧是比没有受过武术训练的人强上不少,但一般的武林好手至今也未遇上过,自己基础的东西对上过些好手还行不行就不知道了。至于学会了《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与自己的搏击技能配合后,对上不是书中有名的高手想来也能应付一二,这时正是把所学用于实战中来提升自已水平的时候。宋安离开了山洞,出去后并没有再往阿春哥家中去,他并不想为了掩饰自己不辞而别的原因而骗人。所以他直接就离开了无量山往大理而去,为了怕让无量剑宗的人认得自己一年多前本是毫无内劲的人如今大有不同而想到无量山洞中的秘密,会坏了段誉学武的事,为此也是与无量剑宗擦身而过。

    宋安出得无量山沿着山路并辨认着当初自大理而来时的路,在路上他不断尝试融合现代搏击技巧与凌波微步的配合,宋安自开始修练凌波微步后,小心翼翼地经过了内气运转冲击经脉的关口,并没有象书中段誉那般一开始学凌波微步就乱走一气。所以他没有发生因为真气混乱引起的不堪。当凌波微步被他练得流走不断之后,宋安发现这步法比现代搏击总结的步法要好上不知多少倍

    现代格斗家的步法决定了本身的破绽出现的可能性,其步法注重于动作前后重心的位置和动作发力的准备,以免产生后继无力的情况。但凌波微步与之完全是两个概念,它的步法关系到体内真气的循环,在动作上根本放弃了人体的重心的注重,可以说在步法中因为有了真气所以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发力制敌。当窜步到敌侧转到敌人背心后,大可以用掌,拳,肘,膝,踢,打,拿最好的就是用‘北冥神功’来吸。。。。以宋安的认识凌波微步是他想象过的格斗步法中最完美的近身缠斗步法。步法虽好,神功也强,但要用得得心应手就必须在实战中经历失败和磨练。但是书中世界可不同以前的现代格斗比赛,这里叫切磋。话说是可以点到即止,但拳脚无眼,真气并发时谁知道对方受不受得了?而且在这里名誉比性命还重要,对于无名之辈的挑战,哪一个有点武林地位的人会漠视轻心呢?

    宋安心想着:如今世上可没有谁来组织正规的比赛,对手一般也不会和挑战者说什么公平,自己不带兵刃上阵,对手也不会客气和你空手!想那大理天龙寺在书中也是中等水平的武技,作为大理皇家的出家人,下手应该不会出死手吧?!倒是可以考虑先从天龙寺开始挑战一下当代的武林高手。

    当时大理境内由于各个部落民族的强势势力割据地盘,相对来说在荒野之地反比遍布游惰避税的流民的宋朝要安全,因为有人的地方是村落,没人的地方是野兽,拦路的是虎非人。当斩近大理城,周围的行人商贩也渐次多了起业。对于民族服装并无研究的宋安自然分不出什么白族,独罗消等多个民族的人,只是见到多数人都不类宋朝的宽衣儒服。宋安之前来过大理,所以知道当地人操宋朝官话的不少。一年多来对当地已经十分适应了的宋安先找了间客店安顿下来休息几天赶路的辛苦,并且买来了纸墨笔。不知是在哪个地方路过时听人说挑战武林门派找人切磋是要下拜贴,上书出身,师从和上门的目的,当然,你硬要打竖往里冲也行,只不过待遇不同而已。

    宋安用毛笔的机会可算非常少,幸好习武之人手腕力道收发自如自有透纸的风骨墨韵,看上去倒不会太丢人。繁体别字在入书几个月里早就认了个大概,为示尊重拜贴用的是当地墨斋中出名的薰过檀香的贴子,还压有金边,打开来看,黄底黑字分明写着:“岭南武林后晋宋安拜上,久闻大理天龙寺为天南武学源地于当世虽乡僻小童亦闻其名。汝自幼习武,师从岭南隐士李逍遥。后学不远千里闻名而来,为求切磋武学并得示佛法,得其中一昧亦可悦平生。汝尝闻天龙寺地位于大理甚为尊崇,因而不求得主持赐教,但得寺中一流好手切磋足已!不学无术,词不达意,万勿见怪!”

    虽说来宋已有三年,但对当时社会十分缺乏认识的宋安千辛万苦才编了一大段笔墨,反复检视数遍,确认并无错别字才放心封了拜贴,下楼用过晚饭后转到一处河边冲洗了一遍回房休息了。

    次日清晨卯时前后,呼吸着清新无匹的朝气宋安往天龙寺上拜贴了。天龙寺本是大理皇家的别苑,在书中担负着靖国安邦的作用,由于地位崇高,自然不同一般寺院有众多善男信女上香礼佛。宋安在天龙寺外问得谁是寺门的知客便上前行礼,之后递上帖子。天龙寺在武林中也是久负盛名,上门请教的人自是不少,知客一早是见惯不怪引宋安入得偏厅候座。

    正巧的是,今天来天龙寺请教武学的不止宋安一人,只见偏厅处早有五人在座。宋安略为打量已知五人分了三起,一个肌肤脸容黝黑,三十来岁作樵夫打扮的独自一个,其余都是两人一起,看打扮却是十分相近的道士装扮。宋安心下有些好奇,道士来和尚的庙干什么?

    宋安刚下座不久,一位身材结实的僧人就过来招呼他们到练武场去。在回廊看一路风景倒没什么华美的修饰,木构纸窗间或有茶花点点,步移景致清风中却是安祥。那练武场也不在远处,只盏茶的时间穿过一扇门后就到了。此时场上早有二十余僧人站立对面,一看这光景就能让人知道这天龙寺当是时常有人来切磋切磋的,不过想来也应如此,不然一个护国寺院却疏于习武对阵当是不妥,想来寺中要人也是希望能有多些礼貌的挑战。

    不知是先来先上场还是什么其他的规矩,一阵寒喧后先上场的是那樵夫打扮的三十来岁男子。男子出阵后抱拳作揖后报上家门道:“在下程华,是大理人士,师从点苍山无名樵客用的是厚背破山刀,刀法名为“破山一线刀法”,请大师赐教。”宋安一边听那程华自报家门,一边回忆书中是否有这样的刀法,但结果是想不起来,应该是一些小门派,不过看程华打开了随身用布包住的厚背大刀,却很是有些威势。宋安看到这露出的兵刃不禁有些感触:“这时代的武人真是要真功夫才吃得开,不然一通刀剑过后又有多少是无伤无痛的。这样子的比武虽然可以激发人类的潜能,但因为一时失误而令得伤人伤已那样又会让多少武人遗憾!好象记得这兵刃比武还是日本发明的竹刀最为接近刀剑的变化,而且还是最早用上了代替真刀真剑的假刀剑的,这样的变化保留了多少有志习武的人才。不过时代不同,这个时代可能没人会接受这种自我保护的,轻生重名真是要不得,却又那么的浪漫!”想到这里宋安不禁有些黯然。

    宋安这厢在想着一些感触,但场上却在不断变化着。与程华对手的僧人用的是一杆三尺六角金锏,和程华的路子一样走的都是凶狠无匹,以力降巧。不过这位僧人的金锏可能是参照着上阵对敌的招式,与程华的刀法相比粗糙了不少,多是直来直往,发力不讲究留些余力的。而程华一边闪开僧人的金锏,一边口唤刀法招式的名称,既能借力又能扰敌心神,表面上还给人一种坦荡的感觉。只见程华喊一声:挑柴下山,同时闪过僧人的一锏竖劈,把早架在肩背上的破山刀借着肩背的力两手握柄向僧人的左肩砍去。僧人忙拉回金锏,握住头尾硬架住了这一刀,当刀锏相接时,程华借势再用力一按,挫了僧人的重心,让其发力无继,而自已却借一按之力拖着破山刀甩身转了个圈环劈僧人右边,同时喊道:枯枝扫叶。僧人受了程华之前的一挫一时发力不了闪不开身来,只好又是硬架这一刀。这转身一刀带上了惯性的力道比之前又是重了几分。‘哐’的一声震得僧人两手虎口都断了一线,而此时程华却又顺势双手握柄弓步站稳撞向僧人左门露出的大包穴震耳喊道:推树开路。僧人此时正是两臂发麻,头脑发涨,那还躲得了!只略为侧身让过大包要穴但还是让程华一刀柄撞在侧肋上,幸好程华还有余力收势,只撞得僧人一边身子麻木无力,握锏不住空手掉在地上。程华见好就收,抱拳唤了声:大师承让!就转身回挑战人士这边站好了。僧人一脸怏闷的抱拳说道:多谢施主手下留情。说完便回转众僧人身后。

    之后分别上场的两人倒是有些乏味,原来那二起四人都是无量剑宗来的弟子,由于无量剑宗和天龙寺都是大理的大门派,当然这是无量剑宗自抬身价之说。为了相互提高武学的原因,所以无量剑宗常会让一些弟子下山和天龙寺的僧人练武。不过天龙寺倒未曾让人去过无量剑宗。对于《天龙八部》中的下乘武学门派,比之现代的表演剑法有过之,但在天龙寺僧人眼中却过于不及,也就是派了两个下级武官出家的僧人应付了事。

    三场挑战比武过后转到了宋安上场,宋安整了整身段,缓步上得场中,抱拳施礼道:“岭南后进素闻天龙寺为天南武学大家,特千里而来,望各位大师能不吝赐教!”宋安话声刚落便闻得一声“阿弥陀佛!”,只见对面僧人中行出一位身材魁梧的僧人来!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