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可可西里(中)


本站公告

    车过了日月山,再过橡皮山,就到了茶茫公路和青藏公路的交叉点——茶卡,顺着青藏公路,就能到乌图美仁金场。这个在可可西里地区的金场被夹峙在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而红金台则是这个金场的金库。环绕着红金台的,有可可西里湖、太阳湖、月亮湖等,在那棱格勒河岸边,地质构造上是一个断裂带,藏有巨大的金矿。

    老哈和周全海他们到达红金台地区的时候,这个大小只有十亩左右的小山包正被民和县人占据着。老哈和周全海他们仗着人多又有枪,对空放了一排枪,民和人就怂了,将红金台让了出来,退到了山沟里。老哈和周全海就带着人占据了红金台。

    扎下了帐篷安下了锅灶,设定了守卫的人手,便给大家每人划了一两米的地段开始挖砂。红金台真是个富矿,很快就在地下五米的地方挖出了一个金窝子,几乎每一锹都不落空,满是黄米金、苞谷金。人们都挖疯了,乐疯了。尽管是严重缺氧的环境,有没有任何菜可吃,再加上强紫外线的照射,每个人都变成了黑鬼,眼睛发紫,嘴唇发青,头发变灰,身体也日渐垮了下来。但是有砂金的诱惑,大家都是干劲十足。

    环境的恶劣就不用说了,生活的困难更加是难以想象的。光秃秃的河滩山梁上根本找不到烧饭用的柴禾,后来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汽油和着面粉,和成油疙瘩面,就成了最好的燃料。锅下烧的是汽油饼,锅里下的是尕面片子,也煮不熟,都成了散糊糊汤,吃到嘴里总是黏糊糊地,加上一点带来的肉,也就是有一点腥气,没有什么香味。这个地方也没有什么管理者,帐篷外到处是风干没有风干的大小便,用过的手纸满天飘,脏乱恶心,整得没有人会没有火气,只有淘到金窝子,才会高兴一阵子。

    老哈带了三百多袋面粉,打算美美地挖上三个月。结果新招的砂娃们叫苦连天,多一半的面粉又做了汽油面疙瘩,坚持三个月是不可能了。好在挖到了金窝子,一个多月就淘到了上万克的金子,等这个金窝子挖的差不多了,大家就没有心思再寻找新的金窝子了,都嚷嚷着想回去。老哈晚上和周全海合计,周全海说:“再挖五天,让砂娃们自己给自己挖一点。大家出门都不容易,就是为了求财。”

    老哈掂量掂量剩下的面粉和汽油,再摸摸腰里的金砂,也明白不好再坚持了,只好说:“行,就这么办。”

    回程的路上怎么绕过黄金工作队的关卡才是最大的问题。老哈和他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定了一计。周全海知道老哈是老狐狸,老哈也很信任他,但是这件事情,还要再找一个人参与,这个人需要绝对的相信老哈才行。

    那个会唱花儿的金农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名叫马尕义,是老哈的表侄子。他在家乡的村里谈了个对象,是村里有名的好看妹子,没想到订婚前两天老岳父提出了五千块钱的彩礼钱,马尕义在村里跑拖拉机,三年下来也就攒了三四千块,父母也没有什么钱,还要修房子买家具,把他给难住了。他的好对象尕妹子不敢拗违他大的意思,又不想跟他断,在一次在他面前哭了个恓惶之后,自诩是个有本事男人的马尕义就下了决心出来淘金。

    他联系了听说淘金发了财的表叔哈生福,正好老哈在招收砂娃,就在自己村子联系了三十多人一起出来。这些村子里的农民,很多人的老一辈就在马步芳手里当过砂娃,这几年又到处传说着淘金的故事,大家都是蠢蠢欲动的,联系人倒也不难,金把头管吃喝,一天开十块,三个月下来小一千,在这些农民的眼里就是一笔大钱。

    既然这个采金队接近三分之一的人是马尕义带出来的,马尕义就和周全海一样,成了哈生福的左膀右臂。

    老哈的躲避黄金工作队的计划,就着落在他的这个表侄马尕义的身上。

    走的那天,老哈和周全海等几个心腹把一万多克接近三百斤砂金放到了汽车内胎里,由周全海负责控制着司机们,八辆卡车拉着一百多个衣衫褴褛面孔紫黑的金农浩浩荡荡的像一支难民队伍一样回格尔木。路上果然被黄金工作队的关卡给拦住了。老哈哭丧着脸诉说着这一趟的倒霉过程:连一张五六百的采金证加上工具吃喝,还要交草原补偿费,还要雇车,一百多人花了上十万,连一个金窝子都没有碰着,就在别人淘过的坑里挖了一个多月,实在是顶不住了,这才下山。

    正说着,远处传来了两声清脆的枪声,场面顿时大乱,金农们都惊疑地望着枪声响的地方。黄金工作队的队长派了副队长带了五个人过去看,这边继续盘查。金农们像挤牙膏似地一个一个地交出了身上地少量黄金,就听见又响了两声枪响,这边的队长就再也稳不住了,亲自带着十几个人跑去增援。金农们开始不满地鼓噪起来,留下来的七八个人根本控制不住局面,只好草草地检查了事。

    结果老哈这队人只交售了一千克左右的金子就被放行,大家熙熙攘攘地上车,开足马力,七辆车直奔格尔木。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