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求援


本站公告

    杨广已经不是当初那位领兵平定南陈的晋王了,多年的奢靡生活已经把他的雄心壮志早就消磨的干干净净,此时他就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命,其他的,以后再说吧。

    杨广不敢出城,但他又不能这么示弱,面子问题啊!就在这时杨广的小舅子内史侍郎萧?也说话了:“臣也同意留在城WWW.soudu.org内,支持苏纳言和樊尚书两位大人的意见。”

    杨广对萧?的识趣大为赞许,还是自家人好啊!众位大臣自然都是善于察言观色之辈,看到杨广的样子还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因此都是心中一叹,不再出言。

    杨广见众大臣再无意见,就把目光转向他的宠臣内史舍人虞世基,“臣也附议。”虞世基看到杨广把目光投向了自己,赶紧表示自己随大流,如今意见双方已是三比一了,他当然选谁多的一方走,而且自己当然要紧随皇帝的意思,这可是得宠的不二法则。

    于是,在有四位大臣选择留下,一位选择突围的情况下,杨广也觉得选择大多数人的建议在理,就顺水推舟的同意了继续留在城内的主张。

    既然要守城了,那当然要做好准备,否则还不是让人家一锅端。于是杨广按照大臣们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了鼓舞守城将士的士气,他下诏书保证不再出兵攻打高丽,并亲自巡视城内军队,表示如果能够守住城池,待突厥人退兵之后,所有积极战斗的守城将士,都会得到重赏升官发财,有官的连升三级,没官的直接授六品官,还能得到大量的金银珠宝赏赐。大批的承诺被抛了出去,不过以杨广的个性,实在很怀疑他能否履行。

    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守城将士听到杨广的许诺后自然是踊跃杀敌,昼夜抗击突厥人的攻城,一来隋军本来就对突厥人不抱好感,二来都把望着打退突厥人之后,能得到杨广承诺的赏赐。因此虽然是伤亡很大,而且又苦又累,但也没人再行抱怨。

    隋军打退了突厥人多次攻城,但杨广的求援计划却遭到了挫折。杨广派出的偷偷突围求援的几名使者,都被突厥人发现而射死,消息根本不能这样传出去。于是,杨广又派遣随驾的宇文和独孤两家的高手突围出城,希望他们能把消息传出去。

    夜色灰暗,城墙上的阴影中缓缓放下几条绳索,十几个黑影轻轻的顺着绳索落到城下,一点响声都没有,显然都是难得的高手。

    他们小心的观察了一下突厥大营的情况,迅速的向四周散去。但就在他们就要混入大营时,“梆”一声响,刹那间无数的箭矢从营帐里飞射出来。

    很显然,突厥人早已有准备,这次突围并没有任何的作用。但令突厥人惊讶的是那些人并没有惊慌之色,都是随手就将射来的箭矢击落,然后继续向前冲去。

    他们这么着急的攻击,自是担心里边的突厥大军,士兵那么多,用车轮战也会把众人累死,为避免夜长梦多,自是打算速战速决。

    “杀!”突厥军看到黑衣人们冲进来,自是赶紧的上前攻击。双方的武器不时的对砍在一起,铿锵作响之中,自是不断的有人闷哼受伤。那些黑衣人武功高强,进退有致,突厥士兵们抵挡不了,却是节节后退,但依仗人多,双方一时间也战斗得火热不已。

    “冲出去!冲出去!”其中一个黑衣人喝令着,一些士兵被杀死,但是很快的又有新的士兵冲进来,在这种不畏牺牲的情况下,黑衣人很快感觉挥舞武器的手传来阵阵酸麻。

    战斗在继续,闷哼声,惨叫声不绝于耳,黑衣人开始后退,面对这些悍不畏死的士兵,十分无奈,又十分的头疼,要是可以,没有人会喜欢跟这些士兵对上。

    危急之下,一个疑似黑衣人的首领说道:“这么多人都想突围恐怕很难!目前的情况来看,也许只有几个人突围出去求援才是道理,你们几个快走!”他指了指几个人,大喝道:“冲!”当下自是一马当先的一手夺过一把长枪,往外冲去,几个人赶紧的跟在了他的身后。

    长枪左右摆动,却是运用巧劲,不时的抖动着,传出一股股力量,迅速的将左右的人堆硬生生的逼开,一条道路迅速的被开辟出来。几个黑衣人见状大喜,士气大盛,纷纷加劲,向缺口冲去,一时间竟然将突厥军完全压制住,却是无法阻挡众人的冲击。

    一个大帐里,毕玄淡然的看着外边的情形,突然皱了皱眉头,对众人道:“差不多了,不能再让他们过去。”那些人在围堵之中竟然凶猛,强悍!总给他一种不好的预感,这让毕玄更是打定注意,一定将这些人一网打尽,免得会节外生枝。

    几个黑衣人终于突破了突厥人的包围,前面得都是山地,突厥人没有办法完全封锁,只要再十几步,就可以出去了,一想到此,他们都长舒了口气。

    然而,一个魔神般的男人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

    怎么办?杨广看看逃回来的两阀高手,欲哭无泪。“武尊”毕玄啊,有他在,自己手下恐怕无人能穿过包围圈,难道就这样完蛋了?杨广心中冰凉一片。

    萧?眉头一皱,出声道:“臣有一个主意,不知当讲不当讲。”

    杨广大喜道:“wWw.爱卿有何妙计?快快讲来。”

    萧?道:“汾水流经雁门,可将求援信写于木片之上,使其顺水而下,或有希望传出。”

    杨广当即赞同,命人将求救的诏书写了很多份,捆在大量的木板上,放进南流的汾水中,上面写明拾到此书交给官府的人有重赏,而诏书上的内容,则是命令各地郡县派兵救援,同样也爽快的做出了大量的承诺,明言救驾者必重赏之。

    这办法果然挺管用,很快,求援诏书就被传达了出去。

    由于当时杨广的权威还是在的,还没有后来那天下皆反的地步,又是设了加官进爵金银财宝的重赏,各方人士都争先恐后想要立功,距离雁门近的县令纷纷应募,领兵前来增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