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陈友谅的灭亡(二)


本站公告

    杨逸之对陈友谅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并一一作了部署,他命康茂才连夜将江东桥拆掉,搭建了一座石桥,命赵德胜修建虎口城,驻兵把守,常遇春、冯胜领兵三万埋伏于城东北的石灰山,徐达率军列阵于南门外雨花台一带,命张德胜等人在城西北的龙江关外设伏,杨逸之亲率主力埋伏在城北的卢龙山,并规定陈友谅军进入伏击圈后,举红旗为号,举黄旗时,伏兵出击。如此,准备停当,就等着陈友谅上钩了,一场腥风血雨的大战,一场改变整个东南战场双方力量对比的战役就要展开了。

    闰五月初十,子夜,陈友谅率领着部众悄悄的向江东桥出了。他望着浩浩荡荡的部队,得意的对部将说道:“这次一定可以彻底消灭那个杨逸之了,再被他扩大势力,以后就没有我们的立足之地了,那个姓朱的早晚也会是我的囊中之物!哼,等着瞧吧!”

    “元帅,属下------属下总是觉得情况有点不对劲。”仍然是那个受到陈友谅呵斥的谋士终于忍不住再一次的进言。

    “哦,你说什么?”陈友谅冷冷的回过头来,狠狠的盯了他一眼,眼中放出鹰一般的光芒来,寒彻人的心里。

    谋士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他迅速衡量了一下后果,将到嘴边的话又吞了回去,半晌才说道:“元帅,也许是属下多虑了,不过,一切还是小心为妙。”

    “哼,本帅难道不知道吗?还要你来教我!还不退下,等消灭敌军后,看我怎么收拾你这个老匹夫!”陈友谅将谋士喝退了,然后指挥部众继续前进。

    又前进了一段路程,陈友谅心中也犯起了狐疑,因为他突然现面前的江东桥竟然变成了一座石桥,这是怎么一回事?他肚中想了一千条理由也无法解释,于是叫来一个前方探路的军官喝问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属下也不知晓。”那军官惶恐的回答。

    “滚!”陈友谅大怒道,他朝前方张望了片刻,大声喊道,“老康,老康在吗?”这是他和康茂才事先约好的暗号。

    不料,他喊了几声,四周还是寂静一片,陈友谅回想事情的经过,这才醒悟自己上当了,他脸色大变,连忙命令全军撤退。

    杨逸之在卢龙山上见到陈友谅的队伍撤到此处,忙下令擂响战鼓,具起黄旗,伏兵四起,杀声震天,常遇春、冯胜率伏兵冲向龙湾,徐达也领兵从南门杀到,会同张德胜的水军,将陈友谅的兵马团团围住,分而歼之。

    陈友谅的兵马争先恐后逃命,时值退潮,战舰全部搁浅,士兵们被杀死、淹死的不计其数,二万余人被俘虏,陈友谅乘小船才幸免于难,他带领几个心腹部下向池州逃去。而他的部将张志雄、俞国兴等人尽数投降,杨逸之大获全胜,缴获陈友谅上百艘巨舰,而且将陈的主力尽数歼灭,可说陈友谅已没有抵抗的能力了。

    杨逸之站在卢龙山上,望着山脚下漫山遍野的陈友谅的逃兵,得意的对身旁的刘基说道:“多亏了先生的神机妙算,才能将陈友谅引到这里,经此一役,我断定他再无翻身之力,消灭他只是迟早的问题。”

    刘基顿了一下,犹豫道:“元帅不可大意,陈友谅不是那么容易屈服的人,他好歹也是一代枭雄,怎能忍得下如此奇耻大辱?此番被他逃脱,必定重整旗鼓,卷图重来,到时候又是一场厮杀,属下认为绝不会像这次一样轻易诱他上钩了。”

    杨逸之一惊,暗暗责骂自己,怎么忘了骄兵必败的道理,幸亏刘伯温提醒,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于是谦虚的问道:“那依先生之见,眼下该怎么办呢?”

    刘基很干脆的说道:“除了乘胜追击,别无他法。所谓痛打落水狗,如果不将它打死,你就会被它反咬一口的!”

    杨逸之两眼顿时放出光来,他紧紧的握着拳头,道:“好,听先生的,这次一定要让陈友谅永无翻身的机会!”

    杨逸之立刻回到城中调兵遣将,他派胡大海进攻信州,花荣进攻安庆,其余将领随时待命。此时的陈友谅已成了惊弓之鸟,哪有还手之力,没有多长时间,胡大海和花荣就顺利的完成了任务。令人更为振奋的事情还在后头,袁州守将欧普祥曾是徐寿辉的部下,早就对陈友谅杀徐不满,此时见陈友谅大势已去,立刻献城投降了杨逸之。与此同时,四川的明玉珍也下令封锁瞿塘峡,与陈友谅彻底断绝关系,陈友谅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

    经过短时间的休整后,杨逸之决定亲自统率大军征伐陈友谅。刘基建议名不正则言不顺,于是,杨逸之特地命人在旗帜上书写了“吊民伐罪,纳顺招降”八个大字,全军声势浩大直奔陈友谅的老巢江州而去。

    江州的最后一道屏障是小孤山,守卫此处关隘的将领是傅友德和丁普郎,二人并是陈友谅的嫡系,但他却把二人放在要害部位,其中的奥妙令人深思。

    还是刘基一语道破了天机,他认为此刻的陈友谅根本无心抵抗,所以绝不会把他的亲信部队放到前线来的,因为等待他们的下场只有一个,而那些人是他东山再起的根本。所以,现在的解释只有一个,傅友德二人只是被他用来作挡箭牌的,一是为了拖延杨逸之进攻的时间;二是消耗敌军的有胜力量,而傅友德所部反正不是他的嫡系,即使被全部消灭了他也不会感到可惜的。刘基最后大胆断言,傅、丁二人绝不会甘心替陈友谅充当炮灰的,如果,此时能派人前去说降,也许能够不费一兵一卒攻占小孤山呢!

    杨逸之仔细一想,刘基分析得的确有理,于是就将大军停在小孤山的四周,对汉军形成保卫止势,先从气势上压倒对方,然后,才派了李善长前去招降。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李善长并没有马上赶到小孤山,他先是乘着船在周围转了一圈,接着派人向山上传话,说红巾军将在明晚动攻击,希望傅、丁二位将军能为士兵们着想。

    果然,到了下午,傅友德就派人前来传话了,说愿意投降。杨逸之大喜,安排好一切后,大军很快就占领了小孤山,这时才得悉陈友谅已经逃到了武昌。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