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太平


本站公告

    朱元璋攻占采石后,稍作整顿,立刻挥师进攻太平,此刻太平的元兵听到采石已落入红巾军之手,知道太平定是朝不保夕,所以就如惊弓之鸟一样,根本无心抵抗。

    杨逸之站在江边,看着一只只战船上整装待发的士兵们,忽然心里有了一种隐隐的担忧,如果他们占了太平后,掠夺财物又回和州,此番努力不是白费了吗?自己可以预见将来的局势发展,但是,士兵们的目光不见得个个那么远大,否则的话人人都可以做朱元璋了。他望望朱元璋也是一脸的忧愁,应该和他想到了同样的问题。

    杨逸之看着一望无际的江面,忽然想到了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心念一动,于是附在朱元璋耳边轻声说了项羽两个字。

    朱元璋脸色一变,慢慢露出笑容,然后他面向全军,命令士兵将缆绳砍断,接着大声说道:“今日我们抱着必死的决心一定要攻下太平,绝没有退路了,请大家记住,前进是活路,后退就是死路!”

    红巾军眼看只有拼死一搏了,也许一股作气还能有成功的希望,于是全军的事情顿时被 激励起来,他们发出了誓死一战的呼声。朱元璋见时机已到,和杨逸之相视一笑,发出了出发的号令。

    二万多名红巾军战士乘坐一千多条战船,犹如下山猛虎般的向太平城扑去,站在最前面的是花云、胡大海、常遇春等猛将,他们以身作则,带头杀向元兵。元兵早就听说了他们的威名,加上根本没有斗志,他们的主帅来不及布置城防,就带头逃跑了,士兵们不愿再替他卖命,纷纷丢下武器,四下逃窜,太平城竟然非常容易的攻了下来。朱元璋随即带领大军进入太平城,占领各个重要的地方,他将维持全城秩序的任务交给了杨逸之。

    杨逸之将常遇春带上,二人骑着马,带着一队士兵,慢慢在城中巡视,遇上一些不守法纪,乱抢百姓东西的士兵就当众拿下,不仅让他们向百姓陪礼道歉,而且还要拿银子立刻作出赔偿,如有不服者,当场军法从事,此举立刻获得了全城百姓的大力支持。但是,杨逸之还没有忽略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太平城中的商人和读书人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果不能获得他们的支持,那么,红巾军在此也不会呆得太久的。于是,杨逸之下了重令,不准军士抢夺商人的财物,对他们的产业、店面更不能有一丝侵扰,另外,对读书人也要尊重,做到一个礼字当先,违者重罚。

    果然,这样的命令下达之后,太平城里立刻恢复到了原来的平静,人们仍旧像以前一样生活,因为他们感到红巾军的到来,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会毁坏掉他们的原有的一切,相反还给予了他们好处。有一个太平府的巨富还捐献了一批金银财宝,朱元璋把它分发给了全军将士,顿时三军无不欢喜,士气大振。

    杨逸之心中也欢喜异常,他感到形成这样的局面基本都是自己的功劳,朱元璋虽然是一代枭雄,但在先知先觉的自己面前却也是那么的无知,他总要靠自己为他扫除障碍,或者拨开迷雾才能获得成功,缺了自己的话,他还能成为历史上的那个朱元璋吗?杨逸之忽然又想到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不久之后就大肆杀戮开国功臣,才造成了以后建文帝被夺位的惨剧,如果他给自己孙子留下一大批文臣武将的话,朱棣要想造反,那就是自寻死路了!但是从现在的朱元璋身上又看不出他有这么做的趋向,那么他是如何形成这种性格的呢?自己会不会也成为他杀戮的对象?想到这儿,杨逸之的心猛的抽搐了一下,他不敢再想下去,这实在太可怕了!但他又想起了那个神秘老人对他说过的话,他的命运都在一个姓朱的人的身上,那么现在在他身边的除了朱元璋外又有谁呢?杨逸之想得出了神,连常遇春来到他身边也没有察觉。

    “杨大人,外面有人求见。”常遇春谦恭而又带着敬意说道,他因为在军中出头,自知完全靠着杨逸之的举荐提携,所以对杨逸之别有一番感激之情。

    “ 哦,是什么人?”杨逸之从沉思中惊醒。

    “是一个读书人,但他不肯说具体身份,非要见了你才说。”常遇春似乎有些不悦。

    杨逸之一听是读书人,顿时浑身一振,他想,难道是刘伯温来了,但是仔细一想却又不对,刘伯温是青田人,怎么会在这里呢?看来是自己太敏感了,他挥挥手,正想叫常遇春将此人请进来,忽然想到还是自己亲自出去迎接比较妥当,也许是个高人呢!

    杨逸之走出去,只见一个年约四十的儒士打扮的人站在场中,他忙走上去,那儒士大概没有料到他会亲自出来迎接他,立刻欠身,惶恐的说道:“大人止步,如此重礼,真是折杀不才了!”

    杨逸之呵呵笑着,将他扶起道:“应该的,应该的,先生远道而来,我怎么可以不迎接呢,那样岂不是太失礼了,快快里面请!”

    二人一边进屋一边交谈,杨逸之这才知道此人名叫陶安,是太平城有名的儒士,声望很高,这次前来造访他说是有要事相告。杨逸之不敢怠慢,忙把他请进屋内,二人落座后,他方才问道:“不知先生前来有何指教?”杨逸之尽量摆出一副谦虚、谨慎的态度。

    陶安忙道:“不敢,现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但大多数人只知道烧杀抢掠,攻城夺邑,他们眼里只有金钱女子,根本成不了气候,反之,我观贵军似乎与其他军队不同,只要能够做到不抢掠、不乱杀人、不烧房子,东攻集庆,据其形势,出兵以临四方,则天下可平矣。”

    杨逸之听了一惊,这人说的竟然和自己心里想的丝毫不差,他怎么会知道这些的呢?难道他有未卜先知的本领?可是再细细打量陶安,却是很普通的一个人,看来他果真是个懂得大势的人。

    “陶先生说的非常有道理,我们红巾军正缺少你这样有远见的人才,我将把你举荐给朱元帅,我想,他会听取你的意见的。”杨逸之想朱元璋身边就是人才稀少,随着事业的扩大,他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来辅佐他,完全靠自己是不太现实的。

    “多谢大人提拔!”陶安起身致谢,看来他果然怀着投靠朱元璋的目的而来的。

    杨逸之把陶安推荐给朱元璋后,他果然大喜,因为陶安所说的正是朱元璋下一步的目标,于是虚心向陶安请教。陶安见朱元璋如此礼贤下士,感到受宠若惊,大着胆子将心中所想一一道出,他建议朱元璋立刻建立地方政权,从而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朱元璋按照他的建议,将太平路改为太平府,并设立都元帅府,他自任帅府元帅,杨逸之、李善长为帅府都事,其他大小将领俱有任职,并下令采用龙凤年号,表示政权归小明王宋政权管辖,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一切准备停当,下一步的目标就是集庆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