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出师


本站公告

    郭子兴见自己的儿子不成器,而张天佑又跟自己一样老迈,无可奈何之下只得把军权交还到朱元璋手中,这对于他来说实在是迫不得以,因为元军如果攻破和州的话,他一家大小就死无葬身之地了。郭子兴想想实在不甘心,这又加剧了他的病痛,不几日,竟然一命呜呼,连句遗言都没来得及交代!

    杨逸之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虽然郭子兴也不是什么正义人士,他只是一个地主阶级的造反派,而且他在这个时期本就注定难逃一死,但是从目前的形势发展来看,似乎却是因他杨逸之而死的,这一切都是他为了帮朱元璋夺权而设计的,不过,杨逸之的难过只持续了一会儿,他最终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阻挡历史发展潮流的人必将难逃一死,不仅仅是郭子兴,就是他杨逸之也不例外。

    郭子兴一死,军权尽归朱元璋,郭天叙虽然仍为名义上的都元帅,但他知道手下将士都听朱元璋的,他就算强来也是无可奈何,所以只得忍气吞声。而张天佑经过和郭天叙的一场争执,受了惊吓,竟然一病不起,苟延性命已是首要,其他的根本不敢奢想了。

    朱元璋这下可以放手大胆的干了,当然所谓子虚乌有的元军来犯也很快的被他化解于无形之中,全军将士对他也更加的信服、拥戴。不过,一个新的隐患很快就浮现在众人面前了。

    杨逸之比别人想得更远,当然,朱元璋也不是久居和州这种小城的人,他的眼光应该比一般人更远大,这从他充满忧愁的脸上就可以看出来。

    在杨逸之还没进谏之前,李善长已经迫不及待的将他胸中的计策向朱元璋袒露出来,杨逸之也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怪不得朱元璋开国后,他功在第一呢!

    原来和州乃临江小城,资源有限,终究不是长久之地,而且随着队伍的逐渐壮大,粮食问题也越来越紧迫了,如果不及早解决,将会产生很大的麻烦。李善长指出,隔江相望的太平城乃要冲之地,东北通集庆,南邻芜湖,周围又是盛产大米的粮仓,所以李善长力主立即攻下太平,以解燃眉之急,而且还能以此为跳板,作长远发展。但是朱元璋所担忧的是,面对茫茫长江,怒涛汹涌,手中又无战船,要想渡江,简直比登天还难。此事只好暂时搁置下来,但是众人的心头却像被堵了一层东西,沉重的不得了。

    杨逸之暗暗思忖当时的情形,忽然想起在巢湖中有一股水军,也是属于红巾军一系的,他们的首领是李普胜和赵普胜,按照历史的发展,朱元璋将会吸收他们的力量,不过,此二人和朱元璋一向不和,该想个什么办法才能顺利收降他们呢?杨逸之绞尽脑汁,却没有什么稳妥的办法。

    正当他焦头烂额时,机会却来临了!原来赵普胜二人和巢湖中的另一股势力不和,但是二人的实力却不如人家,屡次受到攻打,所以派人前来向朱元璋求救,杨逸之觉得这是一个天赐良机。但是,朱元璋手下众将大部分不同意派兵增援,一来,他们认为和赵普胜二人没什么交情,而且还时有摩擦,这样的人不攻打他已经不错了,怎么还要去救他们呢?二来,他们认为即使去救援,那二人也不会放在心上的,这种没有好处的事情傻瓜才会去做呢!

    朱元璋没有马上作出决定,因为他看到杨逸之、李善长等人都沉默着,似乎有话要说,于是说道:“你们有何看法?但说无妨。”

    李善长谦虚的说道:“杨书记定然有不同看法,还是听听他的高见吧。”

    杨逸之知道李善长也一定想到了其中的关键所在,但他为何不说呢,偏要让自己来抢这个功劳?杨逸之顾不得多想,说道:“这次赵普胜等人前来求救,其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大家别忘了他们手中拥有数千条战船,而我军想向外发展最缺的就是船只,如果能把他们的势力纳入我们麾下,我们就不用一直蜷缩在和州城了,外面的世界才是施展各位才能的好地方啊!”

    杨逸之的一番话说得众人连连点头,朱元璋也是眼前一亮,他终于露出了笑颜,说道:“乐天和我想到一块去了,我军要想走出和州,战船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该怎样收降他们呢?”

    李善长忽然诡秘的一笑,道:“我想,乐天既然提出了意见,那么他一定有好办法的。”

    朱元璋将目光转向了杨逸之,杨逸之无可奈何,把心一横,说道:“因为要收服他们的势力为我军所用,所以用武力是不行的,不如就由我单身前去,说服他们,我相信在当前的形势下,他们除了投靠我军外别无其他出路。”

    朱元璋点头同意杨逸之的想法,但他又说道:“话虽如此,你一个人去,我实在不放心,还是由花云陪你一同去吧,这里我也同时派出援军,让他们看到我的诚意,这样你们的人身安全就有一定保证了。”

    杨逸之大喜,有花云这样的猛将相陪,一切已是万无一失了,他谢过朱元璋,心里已在暗暗盘算着该怎样去说服赵普胜了。

    第二天,杨逸之和花云来到江边,望着茫茫的江面,二人点点头,身后数千士兵已经整装待命,杨逸之和赵普胜派来的使者说,只要面见他们的首领,援兵就可出发。使者知道他要去谈条件,天下并没有免费的午餐,于是欣然同意。

    杨逸之等三人登上了一艘小船,那使者竟然也是一个操舵好手,在他的驾驶下,那小船竟像箭一般的蹿了出去,转眼间就消失在一望无际的江面上。杨逸之环顾四面,发现连方向也辨别不出,他看到花云似乎充满了忧虑,于是连忙用眼色安慰他,这时,那使者大声叫道:“到了,到了!”

    杨逸之心中一喜,顺着那使者的声音望过去,果然看到一座山峰慢慢的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不一会儿,在使者的大声叫唤下,一只小船快速的从山峰下驶了出来,到了近身,杨逸之看清楚了,原来是一个长相猥琐的男子站在船头,估计是来迎接他们的。

    使者非常恭敬的向来人低声说了几句话,那人立刻跳到船上,说道:“我是李普胜,特来迎接二位,请问援军在哪里?”

    杨逸之听他上来就问援军,也不问问二人路上是否劳累,心中顿时不快起来,于是说道:“见了赵首领,我会向他说明一切。”他知道在这股红巾军中,赵普胜说的话才是真正算数的。

    李普胜脸色一变,随即堆上笑容道:“那好,请随我来,赵首领已经等候多时了。”

    杨逸之和花云随李普胜上了岸,很快就进入了山寨,山寨大门的两旁整齐的站着许多士兵,中间一个方面大耳的男子看到他们,立刻笑呵呵的迎了上来。毫无疑问,此人就是赵普胜,杨逸之快步走过去,道:“来人可是赵首领?”

    赵普胜道:“正是在下,我终于把你们盼来了!你们再不来的话,恐怕我们就要------”赵普胜说着向杨逸之身后疑惑的望了一眼,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是他心里想得什么已经在他的脸上表露无疑。

    杨逸之哈哈笑道:“赵首领,不用担心,援军已经整装待发了,我们不如进去细细交谈?”

    赵普胜得到保证,面露喜色,于是就在前面带路,一行人进了山寨,赵普胜安排二人坐了上位,然后恳切的望着杨逸之,互道姓名之后,他已经看出,杨逸之才是说得上话的人。

    杨逸之知道他心急,故意慢腾腾的说道:“援军就在对岸,只要首领派船过去,就能将他们运来,他们帮你们打退来犯之敌后就会回去复命,但是首领有没有想过这样并不是长久之计呀?”

    赵普胜一愣,不解的问道:“这是为何?”

    “首领难道没有想过出去发展吗?就算你在这巢湖上驰骋一时,也只不过称雄于江面上而已,但是这和天下相比,又是何其的小呢?而且这个地方那么的小,难道你不知道并不适合你们的发展吗?退一步说,如果我军撤走后,你们的对头肯定又回再来侵犯,这样周而复始,苦苦纠缠,何时才是个尽头!”杨逸之一语点破了关键所在。

    赵普胜低头暗思,果然脸色大变,道:“请杨书记指点一条明路,在下感激不尽。”

    “很明显,只有走出去才能生存,这个地方太小了,对你们来说只会是束缚,而我们朱元帅,胸怀天下,招纳四方豪杰,只要你们跟随着他,一定能够获得大好前途的!当今之计,只有向江南发展,才是唯一的出路!”

    赵普胜连连点头,看样子他已经认同了杨逸之的看法,说道:“好,我正有此意,说实话,这个鬼地方,实在呆不下去了,我马上命令全军收拾,立刻出发到和州去!”

    杨逸之大喜,他没有想到事情进行得如此顺利,仅仅几句话就说服了赵普胜,看样子,他一定早就想着要投靠朱元璋了,或者说这是他目下唯一的出路。他站起身来,说道:“事不宜迟,我们马上准备吧。”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