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大难


本站公告

    杨逸之顾不得去琢磨蓝白究竟要他去做什么事,他急忙回到总兵府,将这个消息和马夫人等人说了一遍,众人听了,都作声不得,一个个低着头,神色凝重。

    倒是马夫人非常镇定,她看了一眼大家,说道:“诸位不必过分担心,总兵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都闯了过来,我想这次遇到的只是小小的挫折而已,也许正如杨书记说的那样,现在别无他法,蓝白那个丫头我也了解一些,我想她也不会真的要置总兵于死地的。”马夫人说到这儿,意味深长的望了一眼杨逸之,说道,“也许她另有深意呢,到明天反正时间不长,我们姑且再等等看吧,实在不行,再想办法,大家以为如何?”

    徐达等人无形之中已以马夫人马首为瞻,既然她这样说了,他们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也只好点头同意。杨逸之心里还在七上八下,马夫人把他叫住了。

    “既然蓝白小姐叫你去,那么总兵的生死就交给你了。”马夫人言辞恳切的说道。

    杨逸之看到马夫人的眼中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坚强的意念,如果换了另外一个妇人,恐怕早就没有主张了.他不禁对马夫人顿生敬佩之感,他以前读过一些野史,上面都说马夫人非常维护朱元璋,是他的一个得力助手,如果没有马夫人,朱元璋也不可能得到天下,杨逸之对马夫人不由得刮目相看了。

    “夫人,请放心吧,我一定会将总兵救出来的!”杨逸之信誓旦旦的说道,他是给马夫人一个安慰,其实也是在鼓励自己,万一朱元璋救不出来,他真不敢想象下去。

    一夜无语,杨逸之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他看看实在睡不着,索性坐了起身,披衣下床,走到院子里,外面正好月光如水,地上一片银白,抬眼望去,月亮仿佛比他那个时代的要大许多,也特别的圆,杨逸之忽然别有一种感触,他想象不出他的亲人这时在干什么?他们是否也在牵挂着他呢?

    想了一会儿,心里实在乱得很,他脑子里又响起了白天蓝白对他说的话,她究竟要他做什么事呢?杨逸之无法猜透她的用意,心里越发忐忑不安起来,后来他索性把心一横,回到房中闷头大睡,既然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就一切随天意吧。

    这一觉果然难熬,终于等到天亮,杨逸之飞快的穿衣起床,才出门外,就见花云、胡大海等人全身披挂,手拿武器站在那里,正等他出来呢。

    “你们这是干什么?我们不是去劫狱啊!”杨逸之惊讶的问道。

    “杨公子,请放心,我们不会乱来的,不过,万一他们真的不肯放总兵,也只有拼死一试了,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总兵被他们害死吧?”胡大海是被杨逸之劝来归顺朱元璋,奋斗大好前程的,哪会那么甘心让朱元璋就这样死了呀,否则的话他可真得不偿失了。

    杨逸之知道胡大海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安慰他道:“请放心,我可以在这里向大家保证,朱总兵一定不会有事的!”他见大家仍然面带疑惑,于是一咬牙道,“我用自己的人头向大家保证,总兵今天一定能够平安无事的回来的!”

    大家见他发下如此毒誓,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徐达道:“请放心去吧,我们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

    杨逸之看看时辰已到了他和蓝白约定的时候,不敢再拖延下去,于是向诸位告辞,带了一些兵丁直奔元帅府的侧门。

    到了元帅府侧门前,杨逸之命令手下停住,他远远的看见门前停着一顶小轿,心中一喜,莫非朱元璋就在里面?他生怕时间久了会发生变化,急忙带领手下冲了上去,走到轿前,掀开帘子一看,里面坐着一个形容憔悴的人正是朱元璋,他看见突然出现的人是杨逸之,脸上露出了笑容,急忙说道:“快点离开这儿!”

    杨逸之激动得真想大喊一声,可他又了解朱元璋的心理,于是放下帘子,将手一挥,几个兵丁飞快的抬起轿子,向总兵府奔去,杨逸之跟在后面,忽然感到一丝疑惑,那个蓝白怎么竟然没有出现呢?

    一路上再也没有发生任何意外,朱元璋终于平安无事的回到了总兵府,马夫人和他的部下们看到朱元璋并无大碍,都十分高兴,朱元璋讲起他被关押的经过,原来他只是被饿了几天肚子,并没有受到毒打,他本以为这次性命难保了,不料竟然大难不死,才短短几天就被放了出来,真是天意啊!众人哈哈大笑,才说起这都是杨逸之的功劳,朱元璋大感惊讶,急忙向杨逸之道谢,接着又问起他是如何救自己出来的。

    杨逸之满脸羞色,吞吞吐吐的不知该如何说起,还是胡大海嘴快,将事情的原委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众人都默不作声,接着忽然一齐大笑起来,杨逸之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忙问他们为何发笑。朱元璋止住笑声,并没有直接回答杨逸之的问题,说道:“经过这次的事情,大家以后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小心了,千万不能和郭元帅的两位公子发生任何的冲突,以免被小人算计。”

    “那难道任由他们欺负到鼻子上来也不还手吗?”胡大海性子比较急,急忙说道。

    朱元璋摇摇头,眼睛在众人的脸上扫过,缓缓说道:“只要战事一起,我想他们就不会搞这种无聊的事情了。”

    杨逸之望着朱元璋坚毅的脸庞,不知道他这句话是无心之言还是敷衍部下,不过,很快他就发现朱元璋的话竟然出奇的准。

    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元朝丞相脱脱统兵百万,大败张士诚于高邮,又分兵围六合,当时六合在赵均用、孙德崖手中,情况万分危急,他们急忙向郭子兴求救。郭子兴和赵均用等人一向面和心不和,前番退到滁州,也是受他们所逼,迫不得以,这次他们有难,正好出了心头这口怒气,所以郭子兴拒不发兵,乐得作壁上观。

    朱元璋得知此情况后,深感不安,于是将部下召集,商讨此事。以花云、胡大海一帮武将为主都极力主张袖手旁观,他们的意思是当初赵均用等人对郭元帅苦苦相逼,如今有难犯不着去为他们拼死拼活,而且即使出兵相救,也不一定得到他们的感激。

    而以徐达、李善长为首的谋士却犹豫再三的劝说朱元璋,希望他不要草率对之,这件事情并非表面上的那样简单,如果六合丢失,不仅郭子兴和赵均用等势力彻底敌对,朱元璋也凭空多了很多敌人,就算在小明王面前也不好交代,还是应该从长计议。

    “乐天,说说你的看法吧?”朱元璋见杨逸之一直低头不语,觉得他另有不同看法,所以奇怪的问他,因为上次脱险杨逸之出了全力,加上他又立了几次功劳,所以对他特别看重。

    “属下以为总兵必须马上劝说郭元帅出兵救六合,不然的话必遭大难!”杨逸之沉重的说道。

    他的话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众人都疑惑的望着他,似乎在怀疑他是在哗众取宠,朱元璋思索半晌说道:“这是为何?你说说理由何在!”

    “其实很简单,六合与滁州唇齿相依,六合不救,必被攻破,六合失陷,滁州也将不保,我们千万不能因小失大啊!请总兵三思。”杨逸之所说的话不外乎是根据历史的走势而说的,并不是他的眼光有多独到。

    众人听了他的话,都细细思索,朱元璋脸上微微闪现笑意道:“杨书记和我想的竟然一样啊,我们不能因为私人的过节而误了大事啊,六合是滁州的屏障,如果它丢了话,我们这个唯一的根据地也就危险了,好,我马上去劝说元帅出兵救六合。”朱元璋立刻下达命令,“诸位马上集合各自的兵马,等我的消息。”

    杨逸之大喜,朱元璋总算没有违背历史的发展趋势,花云等将领自然以朱元璋马首是瞻,纷纷表示愿意听从他的号令,于是各自回去召集本部人马,杨逸之因为是幕僚身份,并不需要带兵,所以就和李善长一起,等候在总兵府,只等朱元璋回来再商量对策。

    朱元璋去后不久就回来了,杨逸之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必定劝说成功了,果然,朱元璋兴奋的说道:“元帅已经答应出兵!”但是转瞬之间他的脸色又阴郁下来,杨逸之急忙问道,“他准备派谁为将?”

    “众人皆畏惧元军百万之势,无人敢出战!”朱元璋愤愤说道,“于是我请命带领本部兵马前去增援,我就不信那些蒙古兵有多可怕!”

    杨逸之不禁为朱元璋的这种激昂的情绪所感染,他激动的说道:“请总兵放心,我们一定追随你左右,誓与元军决一死战!”

    朱元璋大喜,道:“好,有你们这样英勇、忠诚的部下,我何愁元军不败呢?传令下去,马上出发,直奔六合!”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