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韩信攻略(2)


本站公告

    这个“木马”就是汉军的另一个主将张耳。

    陈余和张耳已经结怨太深,有张耳在,陈余就无法隐忍、无法低调,也无法不主动出击。

    而且,张耳早先就是他陈余的手下败将,如果此刻放任张耳耀武扬威,而采取消极避战的乌龟策略,岂不是要让张耳耻笑吗?

    陈余宁肯让天下人耻笑,也不愿让张耳一人耻笑。

    所以,陈余别无选择,只能正面迎战。

    那么,如果陈余采纳了李左车的奇计,是不是就一定能避免最后的失败呢?

    我同样对此表示怀疑。为什么?

    因为陈余的部队中可能出现了汉军潜伏的“卧底”。(这又让我想起了可怕的“郭小鬼”)

    对此,史书中残留着依稀的影子:

    “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汉书•韩信传》)

    什么意思呢?就是韩信派人暗中侦查,发现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计谋,非常高兴,于是才敢率领汉军进攻井泾关。

    很多人读书不用脑,写书的也这样,总以为是韩信派出了几个探子就把这一隐秘给洞悉了。

    事实上这种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李左车给陈余出的是密计,只有核心人物才能获知,连李左车是不是出过这么一个计谋,外面的人都无法获知。

    外部的密探只能获得外面的情报,根本无法洞悉密室中的奥辛。(如果陈余采纳了李左车的奇谋,韩信的暗探倒有可能直接侦探到李左车的行踪)

    所以,并非是韩信的密探刺探到了这个机密,而是因为陈余的军营中潜伏着汉军的“卧底”。

    而这个“卧底”也不是汉军从外部打入的,而是赵军内土生土长的,也就是说,那个所谓的“汉军卧底”压根就是一只土鳖。

    聪明的读者一定已经知道事情的真相了。

    不错,是张耳的“卧底”!他在关键时刻出卖了陈余。

    要知道,自从武臣被李良杀死,张耳与陈余扶立赵歇为赵王之后,一直到项羽分封张耳为常山王之前,张耳一直是赵王歇的“保护人”和赵国的主宰者,而陈余在巨鹿之战后,还淡出了赵国的政治舞台,跑到黄河沿岸的湖泽中当了渔夫。

    张耳在赵国根深叶茂,用黑道上的话来说,就是:水很深。

    我丝毫不怀疑,当张耳背弃赵王歇并且被陈余打得大败后,在赵国的影响力一定一落千丈,而智慧绝伦的陈余也会展开“清党”运动,经过净化后的赵国,肯定是陈余的赵国,而不可能是张耳的赵国。

    但你也要知道,搞破坏并不需要太多的人,有时候只要一只鼹鼠,就能改变整个战局。而且这世上什么人都缺,就不缺出卖良知的,以张耳在赵国的影响,想找几个昔日的旧党做做“卧底”,那实在是太容易了。

    如果你的军队中有一两个“郭小鬼”之类的人物,那这仗就没法打了。

    何况你面对的敌人还是如此强悍的韩信。

    在接获鼹鼠们传来的情报之后,韩信可以放心地进发了。

    他在离井泾口不到三十里的地方宿营。

    半夜时传令出发。

    他要出奇兵了。

    第一次受到传令的只有两千人。

    他们都是轻装的骑兵,每人手持一面红旗,从小道出发,隐蔽在山上观察赵军。韩信告诉他们:接下来我军将会佯装败退,我军败逃,赵军一定会倾巢而出,到时你们就冲进赵军的营垒,拔除赵军的旗子,插上我们的旗帜。

    又让副将传令,说咱也不用吃饭了,先吃点干粮填填肚子,等到我们击破赵国之后,我们再进行会餐,到时一定好酒好肉地款待大家。(这招项羽在巨鹿时玩过,不过那位老兄更狠,连锅都砸了)

    将士们都以为韩信在吹牛,又不敢揭穿,就假装答应。

    韩信又说,赵军已经占据了有利的地势,扎下了营垒,如果他们没有看见我和张耳出来,是不会轻易出击的。所以,这一仗,我和张耳都要身先士卒,走在最前面。

    韩信挑了一万名士兵前往赵军营垒挑战,其余的军队全部用做伏兵,隐藏在后面(?水河畔)

    韩信渡过?水,然后背靠?水扎营摆阵,这很违背常识,赵军哈哈大笑。

    当年项羽大哥在巨鹿就玩过这手,陈余,你难道忘记了吗?用这一招,不是白痴,就是绝世的高手,韩信显然不是白痴,他用这招,你就应该心惊肉跳才对。如果你没感到心惊胆颤,而是咧嘴一笑,那你肯定要倒大霉。

    天亮了,汉军摇旗呐喊,战鼓震天,以极其嚣张跋扈的姿态跑到赵军营前骂阵。

    这就是激将,与骂曹咎的那招没有两样。但陈余比曹咎厉害很多,光骂还不行。

    但汉军有更大的秘密武器,就是张耳。

    只要张耳一出现,陈余准会立刻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起来。

    张耳果然出现了,身后还有为他扛旗的,很嚣张。

    只要张耳一出来,陈余就会亢奋,他还很嚣张,那陈余就更亢奋了。

    打了鸡血的陈余命令赵军大规模出击。

    激战了很长时间,韩信和张耳佯装不支,汉军按照预先的排练开始丢盔弃甲、偃旗息鼓,然后又拼命地向?水对岸拼命地逃窜。

    放任张耳逃走,陈余是万万不会答应的。

    陈余命令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溃逃”的汉军。

    汉军渡过了?水,陈余的军队也跟着渡河。

    然而这并不是一场真正的溃败,这只是韩信所设的一个陷阱,“溃散”的汉军和?水河对岸的汉军突然联合出击,杀了一个回马枪,直接向河里的赵军展开了杀戮。

    养精蓄锐,就等着这一刻大开杀戒了,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的赵军惨败,纷纷又向身后的河畔折返。

    ?水河里漂荡起了无数赵军的尸体。

    现在开始轮着赵军逃窜了,这回是真正的逃窜,没有任何的水分。

    然而,当死里逃生的赵军抵达自己的营垒的时候,他们惊讶地发现,他们的家园已经沦丧了,因为那里到处飘扬的不再是自己的旗帜,而是汉军的红旗。

    那两千名手持红旗隐藏在山头的别动队果然不负众望,当汉军假装败退赵军倾巢而出的瞬间,他们就拔腿进入赵军营垒,拔掉了赵军所有的旗帜,插上了汉军的红旗。

    逃窜回来的赵军错误地认为汉军已经杀灭了赵王和陈余,既然赵王和陈余都蒸发了,赵国也就完蛋了,既然赵国完蛋了,那就只有开跑了。

    没有人愿意坐以待毙,跑是正常的。

    但这对陈余的打击却是致命性的,如果那些逃窜回来的赵军可以重新进入壁垒,那么凭着陈余的军事才能,完全可以组织起一场保卫战来捍卫自己的尊严。

    面对四处逃窜的赵军,陈余的保卫战也泡汤了。

    汉军前后夹击,赵军全军覆没。

    汉军在?水河畔斩杀了陈余,活捉了赵歇。

    赵国被彻底平定了。

    陈余死了,这位仁兄一生只打过一次败仗(逃进巨鹿那一次,可算是战略转移),然而只失败了一次,就死了。

    致命的失败!

    有人失败了很多次,但却活着(如刘邦大叔),有人只失败一次,就彻底玩完(过去的项梁、现在的陈余以及后来的项羽)。

    这就是命。

    不是陈余不厉害,他的失败,是因为遭遇到了最强劲的对手,此外,还有鼹鼠的出卖以及“木马”的诱惑,他想不中招都很难。

    他的运气可真的不太好。

    安息吧,陈余,虽然你死了,但我们依然记得,你是一条好汉。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