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对西湖的思考


本站公告

    因为是第一次写书,文笔比较稚嫩,构思也有点零散,情节内容设计略显粗糙,实在是对不起各位读者!不过我相信自己每天都在进步,因为大家每天都在点击,投票,收藏,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放心好了,我会继续努力的!欢迎大家来评论区点评,手中还有三十几个精华呢,呵呵!

    ※※※※※※※※※※※※※※※※※※※※※※※※※※※※※※※※※※※※※※※

    七月的雨,说来就来。昨天下午还是烈日晴空,闷热难当,一到晚上确是风云突变,暴雨倾盆。大雨下了一夜,张哲帆清晨悠悠醒来之后,还听到窗外还有稀稀拉拉的雨声。这场雨来得正是时候,把原来的暑气洗得一干二净,送来了丝丝的清凉。

    张哲帆突然很想到西湖走走,雨中游西湖想必别有一番意境吧!

    没有叫人作陪,也不需要导游,张哲帆自己撑着把伞就出去了。现在的中国还没有出现“黄金周”,所以前世的那种人山人海还没有出现在西湖,再加上今天雨水绵绵,出来游湖的人就更少了。

    这反倒是和了他的心意,漫步在苏堤之上,两旁的杨柳不停地落着水滴,苏堤上几乎没有什么人走动。张哲帆散步似的随意前行,偶尔看看湖中的风景。

    这些天来,张哲帆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进入旅游业,是他从美国返回香港早已经为自己制定好的事业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民众收入的提高,在满足了必要的物质文化需求后,大家对精神文化的渴望会日益强烈,所以旅游业光明的未来是绝对可以预见的,而后世那些个“疯狂的黄金周”,那些爆满的景点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除了对这一行业未来的看好之外,旅游业进入门槛低,受到的干预少,也是张哲帆选择这一行业的重要原因。香港人到大陆投资最多首先是房地产,再者是办工厂。张哲帆拒绝进入这两个行业,给他的手下团队的借口是不想与家族内部竞争。其实这个借口也只是哄哄外人而已。

    如果张哲帆要进入房地产业,第一个举手赞成的肯定是他的爷爷张顺华。内地的市场这么大,光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就有几十个,不消说区区一个张家,就是十个张家来也吃不下这么大的馅饼,家族内部竞争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国家的发展是要讲究速度的,为了速度,某些牺牲是在所难免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永远是罪恶肮脏的。即使如整天标榜“自由民主”的美国也不例外,当年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帝国背后隐若的也不知有多少的剥削、压榨,甚至抢夺、暗杀。作为后一步发展的中国,这种社会变革所带来的阵痛势必更加明显。张哲帆没有能力去阻止一些必然发生的事,但他绝不想参与进去,或许是求的良心上的一种救赎吧!

    办工厂也许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但张哲帆依旧选择了放弃。他当然不会傻傻的说是因为不忍心剥削广大的中国工人。这个世界是残酷而又现实的,你落后了,就要追赶,你没有的,就要发明,你无法创造的就要引进。整本永远是逐利的,中国想要得到急需的资金来进行发展,不仅要让外国的资本家来剥削,还要千方百计的给他们的剥削创造良好的条件。事情就是这么的讽刺,谁叫你们发展的慢了呢。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得到一些,往往就要付出更多!

    投资办厂一者投资金额巨大,二者投资周期很长。张哲帆现在能动用的资金也就几千万美金罢了,对政府的吸引力不会很大,这也意味着,不会受到重视。不受到重视,没有专门的关照,在许多方面就会凭空生出许多钳制,这就是现在中国社会的现实。投资办厂势必要与当地政府搞好关系,官场的丑恶嘴脸他上辈子就见得多了。记得那时为了落个户口往政府部门跑了一次又一次,最后还是把自己养大的那个孤儿院的院长看自己太可伶了,才通过他的关系把户口给搞定。

    还是搞旅游好,打一枪就可换一个地方,在那里打不下去了,大不了卷一下包裹,高呼一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换个地方又能重新开始!

    想到这里,张哲帆笑了笑,他觉得自己好像有点愤青了,至少这一世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一无所有的穷酸汉。还是言归正传,旅游业,情景光明,但它的入行门槛也低,有利可图势必会造成一拥而上。

    所以,搞旅游搞出特色来十分重要,如果一家全国都有办事处的搞旅游是司机开车,导游带队,两人带一个团队;而另一家开夫妻店的空壳旅行社,也是丈夫开车,妻子导游,也是两人一队。那么等待那家大旅行社的结局只可能是破产一途,绝无第二种可能。

    想到这里,张哲帆想到了眼前的西湖,想到了所在的临州市。按照自己的助理吴江这段时间给自己收集的资料来看,西湖早在1982年就被评为内地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又在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八十年代就已经迎来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前一世张哲帆的一个室友在游过西湖回来后,说了这么一句话“西湖就是湖大一点、柳树多一点,人多一点而已,湖水还没我们学校的小池塘来的清澈呢!”更是就是这么一个不过是大一点,数多一点,甚至水还有点脏的湖泊,年复一年的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

    西湖与其说是靠那池水和那些树来吸引游客,还不如说是靠那些历史来吸引游客。湖水脏一点没关系,站在楼外楼上,游客能感觉到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就行;人多一点没关系,站在断桥桥头能有“有缘千年来相会”的愿景就行。

    游西湖游的不是这水、这湖、这树,游的是穿越千年岁月的历史沧桑!

    张哲帆矗立在断桥桥头,这座桥和中国其他千千万万石拱桥想比,并无任何特殊之处,实在是太普通了,但正是这么普通的一座桥,因为一个美丽的传说,千百年来被无数中国人所传诵。

    张哲帆进入旅游业的第一步已经迈开,他的团队已经和香港的WWW.soudu.org一家旅行社老板谈妥协议,不久就会进行全资收购。而张哲帆的计划也很明确,现在的香港随着回归的倒计时,港人脱离了伴随他们长达百年的英国殖民文化,一种归属感的空虚随之而来。“寻根热”、“普通话热”这些都是港人进行文化转折,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

    借着这股东风,港人大陆游将是张哲帆迈出自己旅游战略的第一步。来临州,来西湖,给了正在构思旅游帝国的张哲帆许多有益的思考。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