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烽火再起(下)


本站公告

    刀无辜的在夜叉族民众身上穿梭,鲜血在雨中化作点点滴滴的雨水,一同随着大雨降落在地上,鲜红的血色在大雨之中渲染开来,到处都是红色的血腥,甚至可以说每个角落都撒着夜叉族人的鲜血。嗜血是人最初的本性。

    大祭司正躲在擎天海阁休息,忽闻一片惨叫声惊天动地,他抬头望去,大吃一惊,从高处眺望夜叉族城,整个血腥的屠城被看得清清楚楚,他赶忙下楼想要去阻止,但一切都晚了!

    转眼三年又过去了,罗刹族借助大祭司的玄门妙术征服整个迦索岛,正式成立了以罗刹王为中心,地方分封,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强大的罗刹族荡平了一切异族的反抗,整个罗刹之国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倒是有点像中国西汉时期的政治规模,一样采用中央高度集权,地方名义分权,一切军政大权都集中在罗刹王和大祭司手上,不难想象这种政治政策必定是大祭司曹锦华的功劳。

    一天,大祭司陪同罗刹王一同照例做巡查。突然,海上一具尸体向罗刹国漂来,罗刹王瞟了眼那具尸体,并扫兴而回。大祭司用手探了探那具尸体的鼻息,还有一息尚存,大祭司仔细大量这具漂流而来的临死之人,他的衣着面貌倒是和自己有点相像。大祭司命人将这个漂流到罗刹国的人抬回去,意外之下,大祭司捡到了从这个人身上掉落的一块玉佩,他曾经周游列国,一眼就看出了玉是出自楼兰,只有楼兰,只有楼兰的贵族才能配上无尚荣誉的楼兰血玉。

    他就是楼兰王子,一个被命运划去幸运的楼兰王子。

    故事在楼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宫廷政变。楼兰国是一个夹在西汉与突厥国的中间,在地理上占着不利的位置。在当时,突厥和西汉的战争一触即发,楼兰王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土实施了政治上的两面政策,一方面讨好突厥,另一方对西汉百般顺从。西汉想要教训突厥和突厥想要蚕食西汉都必需要借助楼兰这条道路,而楼兰王的两面政策却被汉武帝察觉。

    汉武帝立即召见楼兰王,对楼兰王说道:“你可知道我大汉如此怏怏大国,想要灭了你一个小小的楼兰小国简直易如反掌,尔等居然还敢联合突厥与朕作对,你意欲何为?”

    楼兰王吓得双膝跪地,忙解释道:“小王何德,断然不可能与天主较量,只是小王也有不得以之处,无奈夹在两个大国之间,小王是一个也不敢得罪,望天主体谅小王,小王真的没有谋反之心!”

    “也罢,朕命你一个月之内将你膝下王子送来我大汉‘做客’,此事你自己考虑吧!不用朕再多说了。”汉武帝说完便头也不回大步走了。

    楼兰王不得已,只得按照汉武帝的条件,将大王子送到大汉。

    楼兰王回去后便一病不起,眼见大势已去,楼兰二王子勾结朝中大臣杀了楼兰王,自己继承并自封王,之后又派人追杀小王子。小王子平时为人和善,曾经救过宫廷里的一个小差官,在政变正常没有烽火的战役中,小王子得到了差官的帮助,逃离了王宫,过着流浪的生活。

    他一面逃亡,一面策划着如何振兴楼兰国,如何推翻他哥哥的统治。可惜他想不到,他已经逃到天竺(古印度),还是被二王子的追兵捉住。那夜,他趁着追兵的不备,在追兵快要再次捉住他的时候,他纵身跳进大海里,他宁愿死也不愿意再见到那个弑父夺权的哥哥。

    海水不断地拍打着他的身躯,他不知道自己漂流了多长,多少天。当他醒来时却看见眼前有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

    大祭司见楼兰王子醒过来,给他递上一碗驱寒药和美味的佳肴。楼兰王子狼吞虎咽,喝完驱寒药和美味佳肴之后,顿时精神百倍。

    “恩公,救命之恩,没齿难忘,请受我一拜。”楼兰王子正要下跪,大祭司紧忙扶起他。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土,何必如此大礼。敢问年轻人何以沦落至此?”

    楼兰王子向大祭司阐述了自己的身世,大祭司表示十分同情,并劝说道:“国之强大必定建立在峥峥白骨之上,何必为了不安份的念头,牺牲你楼兰国的子民,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战争,而是和平,是安宁!”

    大祭司的有感而发不是没有道理,经过罗刹王屠城夜叉族人的血腥场面,这是他见过最残酷的血腥,无论战争的出发点是如何伟大,如何振振有词,战争一词就是血的代价,他认为了这三年帮助罗刹王征服异族而战争都是他的错,听了楼兰王子的身世,他感叹生命的可贵。

    “不知王子可愿留在罗刹国做一个平平凡凡的普通百姓?不要再对复国怀希望。”

    楼兰王子犹豫片刻,觉得大祭司说的十分在理,“蒽,全凭恩公吩咐!”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