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圣人?剩人!


本站公告

    现在,先让许愿正着手解决公元2wWw.世纪的粮食问题和经济问题,一时半会儿也忙不完,利用这段时间,我们先介绍一下许愿的邻居们。

    先说谁好呢,我们先从几位皇帝和准皇帝说起。

    皇帝这个工作,是非常抢手的,其竞争之激烈待遇之优厚要远胜如今“最牛工作(守护大堡礁岛屿)”。而董卓先生,正是这份职业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在帮当今皇帝(汉献帝)从洛阳搬家到长安,搞定了十八路反王后,董卓先生在长安城名声可谓“如日中天”,连4岁的孩子都高唱“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可谓家喻户晓、众人皆知,偏偏这位仁兄自我感觉依旧那么良好,每天看着皇帝,老董总是想:“凭什么我每天要向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去请示?他除了自己的老爹是皇帝之外有什么比的上我?我为什么WWW.soudu.org不能当皇帝?”他每天都这么想,终于,他决定将想法付诸于现实,但是他也知道,要干掉皇帝很容易,但是要压服诸侯就很麻烦了,超过80%的军队反对,自己的皇位是坐不稳的,而且朝中还有不少忠于皇帝的大臣--特别是那几个人。所以在自己狗头军师李?的建议下,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达到自己的目的。

    鉴于马腾和马超父子是自己的邻居,而且这个邻居跟自己的关系不是很好,所以董卓决定也帮马腾和马超先生搬搬家,如果能搬到西伯利亚去那是最好,就算不成也不能让他俩舒服了。于是董卓派遣李?和郭汜二人为主将,樊稠、牛辅为先锋,刘备为压粮官,率领十五万搬家工人替马先生搬家。然后,董先生第二天上朝时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这位大爷一屁股坐在了皇位上!重臣都惊呆了,汉献帝进入未央宫的时候气的脸色发青,但是忍了忍没有发作,拂袖而去,而许多大臣纷纷斥责这种目无君上、甚至谋反的举动,而董先生破天荒的没有责骂官员,挥了挥衣袖,扭出了宫。要说,我们大汉朝的官员还是很有点骨气的,第二天,官员们写的斥责董卓谋逆的奏折多的差点把董卓给埋了。董王爷依然没有斥责官员,只是派遣大量御林军去了那些官员家,做了两件事:第一,将写奏折的官员全家逮捕入狱。第二,尽纳官员财产作为己用。对那些入狱的官员,董卓的士兵们也懒得废话,上来就打,打完才问:“说!是谁指示你诬陷董王爷的?你们的同党都有谁?”有些硬骨头的官员死硬着不说,不说就是一顿暴打;有的官员扛不住了就说了几个,说了还打。反正不管你说不说,都是一顿暴打,大牢里到处都是官员受刑的惨叫声,就算把窦娥扔里面,她都不觉得自己冤。到最后,官员为了少受点活罪,就随口招供,连那些欠了自己钱的、跟自己问个路的、路边的阿猫阿狗都招了出来。官兵们就按照口供抓人,然后再打,再杀……董卓的近卫兵所到之处,那是如蝗虫一般一扫而空,很多无辜的百姓都因此遭了殃。

    按照东汉的官吏制度,中央分为“三公九卿”,三公即为“司徒”、“司空”、“司马”,九卿是“大司农”、“大鸿胪”、“卫尉”、“太常”、“太仆”、“少府”、“廷尉”、“宗正”、“光禄勋”。再加上他们的副手太常卿、太史令、大典星、太祝令等等这些个官,每天上朝时真的可以说百官朝见,呜嚷呜嚷的人,虽然皇帝未必记得这些人长得什么样,但是也是知道有这么个职位的。但是刘协却惊喜的发现,在这短短的几天内,来见自己的官或者说是来上朝的官员是越来越少了,问左右侍者,皆诺诺不敢答。其实答案很简单,董卓把他们都给宰了,很多官员都相互打听,“你们部门今天死了几个?”“什么,才五个?我们今天死了十一个!”就这样,在董王爷的不懈努力下,堂堂的大汉朝堂,到后来已经达到了传说中的境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刘协同志一看也不是事啊,就问董先生,“并肩王,为何上朝的众臣愈加少乎?”董王爷一听领导发问了,说实话当然不行,不回答也不行,那还是说瞎话吧,“众臣或病或罪或告退……”皇帝陛下不置可否,但也不能总这么空着啊,皇帝一上朝,就那么小猫三两只,但董王爷有办法,看门的狗不好找,当官的人还不好找吗?大笔一挥,将自己的亲信、亲戚、家里的仆人全部弄入朝中,连自家的厨子都能捞个一官半职的,老董高兴的对皇帝说:“万岁,大喜啊,你看咱这文武百官,各个英姿飒爽犹酣战,满腹经文浩如天,简直可以称为‘众正盈朝’啊!”在这些人里面,那都是董王爷的铁杆粉丝,被称为五虎四犬四彪,哪五虎?以下按排名顺序,不分笔画:吕布、李?、郭汜、徐荣、李儒,四彪为牛辅、樊稠、董?、李肃,四犬为张济、杨奉、魏续、董璜。这群家伙在董先生面前不敢平起平坐,纷纷以虎啊犬啊彪啊自称,什么动物都有,反正就没一个人,是不是众正盈朝不敢说,但是“众兽盈朝”董先生到是做到了。

    于是妖风刮起,席卷整个长安城。其实要说董王爷也没什么太多缺点,就是喜欢房子喜欢地。而且人家很能凑合的,根本不挑,看中就要,但是不给钱,而且人家很有环保意识,看上的房子那都是依山傍水天上人间。上朝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董先生的个人演讲,皇帝有什么事都先用眼睛询问他,众臣对他的演讲那都是交口称赞点头叫好。所谓三公九卿,广大的老百姓给他们响亮的称号“泥塑三阁老,纸糊九大夫!”快乐的日子一过去,按理说,一个普通人家出来的孩子,能混到这地步应该很开心了。但是董王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的人,不断的要求自己进步,除了当皇帝这个众人皆知的远大志向外,他心里还有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当圣人!要让自己的大名千古流芳,受万民敬仰。

    秦皇汉武?尧舜禹汤?不行,我要做老子、孔子、孟子一样的圣人!除了在政治界有所建树外,我还要在文化界闯下一片自己的天空!成功?我才刚上路哩!

    但是要当圣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有自己的文化修养,说白了就是要出书!然后要让全大汉人民都清楚,也就是要出名!出书有点麻烦,董王爷虽然位高权重,但是文化修养不高,跟许愿一样属于半文盲,年轻时候放马牧羊,人到中年忙着养小动物,没来得及学习,写不出《论语》啊《中庸》啊《大学》这些东西,但董王爷不着急,自己写不出来,不代表自己家的小动物写不出来,五虎将之一的李儒先生那可是名满天下啊!写了一本书,叫《我在三国当王爷》,书中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由于汉灵帝昏庸无能宠信宦官,导致朝纲不振,奸邪当道,群雄割据,混乱不堪。后来灵帝死后传位于更加昏庸无能的刘辨,就在天下将要崩溃,大汉江山将要分崩离析之时,一代英雄横空出世,忠心耿耿的董卓率领百万凉州军马入朝勤王,废除了无能的刘辩,立了年少英明的汉献帝刘协。至此在董王爷的辅佐下,大汉皇朝欣欣向荣,老树新花,百姓安居乐业,官员倡廉勤政,天下太平一片富贵景象!然后李儒老师在朝堂上大喊:“当年孔子写《论语》而称圣,如今董王爷写《我在三国当王爷》也应该成为圣人啊!”众人纷纷称是,于是董王爷终于有了新的称呼:董“剩人”!在长安城里称呼还不行,还要到全国去丢人,而让这一称呼风靡全大汉的最好做法,就是找一个能跟董“剩人”平级的人,让他来夸奖几句,这样的人虽然不好找,但是,也有!谁呢?据说是当年孔圣人的后人,孔融!但是董卓紧张的问:这人肯来吗?李儒回答:“别人招他来,他肯定不会来,只要皇帝一下旨,孔融肯定来!”董剩人大笔一挥,“宣北海孔融长安面圣!”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