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弃民


本站公告

    “老爷,门外一个姓陈的商人求见。”刘全拿着一张名帖,屁颠屁颠的来到和绅面前。

    和绅四十多岁,圆圆胖胖,脸上经常带着一丝笑容,若是在街上碰到,不认识的人只会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富家翁,唯有朝中官员才明白和绅普通的脸孔下隐藏着的阴狠与贪婪。

    接过名贴,和绅只翻看了一下就丢到了桌上,淡淡的道:“姓陈的商人,是那个叫陈兰伯的藩商吧,他倒是好大胆,明知我大清一向痛恨那些远赴海外,无君无父的莠民,既然敢称向大清献土纳贡,你去回了他。”

    和绅消息灵通,陈兰伯这些天辗转于理藩院和各个王公大臣的府第间,一_38605.html些官员把此事当成笑话流传,和绅自然早已知晓。

    “大人说的是,不过,此人既然不远万里来到京城,又有心向大清献土称臣,也算还有忠义之心,大人见一见也好。”刘全笑嘻嘻的道。

    “我大清幅员万里,又稀罕什么海外的不毛之地,此人纯粹是没事找事,咦……”看着刘全脸上的笑容,和绅已明白过来,笑骂道:“你这个奴才,收了那人什么好处,帮他说话。”

    “大人,奴才能收什么好处,大人不妨看看名贴下面。”

    和绅狐疑的看了刘全一眼,却依言重新捡起桌上的名贴,他自然知道姓陈之人定然喂饱了自己的管家,不过,和绅一向对此不在意,这不但是因为刘全是他还没发迹时就跟着他的家人,一向忠心耿耿,而且因为刘全拿小头,他就肯定有大头。

    名贴后面果然附着一份礼单,这份礼单连一向收礼频繁的和绅也看得心头大动,礼单上琳琅满目的列满了来自南洋的各种珍宝,象牙、香料、东珠、珊瑚树……

    这份礼单在南洋或许只值数万两银子,可是在京城,数十万甚至上百万都有可能,尤其是高达六尺的珊瑚树连和绅都没有见过,昔日晋朝石崇与王恺斗富时的珊瑚树只不过四五尺而已。

    “去,把他带进来。”合上礼单,和绅脸上也不由露出一分喜色,一次能收到近百万的大礼,即使是他也没有收过几次,那见一见又有何妨。

    和府的门又一次吱呀的打开,几名还没有走远的官员看到管家刘全亲自出迎刚才那三名布衣进入府中,心中又羡又妒,一人忍不住在地上重重的吐了一口痰:“呸,贪官,总有一天会……”

    问题是尽管天下人都知道和绅是一个大贪官,只是只要皇帝依旧对和绅信任,谁也拿和绅无可奈何,而皇帝即使也知道自己手下出了一个如此大的贪官,为了自己的面子,皇帝也会装作不在意,那几名官员只能腹中诽谤几句,甚至连宣之于口也没有胆量,那名骂完和绅的官员话一出口就连忙收住,还心虚的看了看其他几人,生怕有人会据此向和绅邀功,心中忐忑,不禁暗悔自己多嘴。

    从和府出来,陈兰芳脚步轻快了几分,刚才和绅的态度非常友好,答应向乾隆呈说,以和绅的身份地位,想必此事总有几分把握,阙四伯脸上却是一片愤然,刚才又是向和绅下跪,又是说好话,还送出了这么多东西,让他觉得浑身难受。

    数天之后,御花园内,和绅和几名大学士正在陪乾隆吟诗作对,乾隆此时已年近七旬,只是身体依然健壮,满面红光,此时乾隆刚得到一句佳句,脸上一片笑意。

    趁着乾隆高兴,和绅马上见插针的上前道:“皇上,奴才有一样奇事想说给皇帝听听。”

    “哦,什么奇事,爱卿但说无妨。”乾隆笑着回道,和绅贪也好,清也好,对于乾隆来说都不成问题,关键是能逗他开心,这些年,乾隆觉得做得最正确的事莫过于将和绅从微末之吏提起,让他轻松了许多,和绅基本上事事都能顺他心意,这样贴心的臣子到哪里寻找,若是单靠刘庸,阿桂这些人,不给他气受就行了。

    旁边的刘庸连忙竖起耳朵,生怕和绅又要使什么歪点子。

    “皇上,前天奴才府上来了一个商人,自称要向大清献土千里,皇上,你说此人可笑不可笑,算不算奇事一桩。”

    乾隆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越是到了年老,乾隆越是留意自己的名声,前些日子他正打算给自己弄个十全武功,只是凑来凑去,总有几样实在拿不出去,只得作罢,若是能为大清再扩土千里,无疑是了不起的功业,顿时大感兴趣:“和爱卿,说说看,怎么个献土法。”

    刘庸等人暗道不妙,陈兰芳在京城奔走,又怎能瞒过他们的耳目,他们一向不予理会,对于刘庸这些清流来讲,大清现在正是前所未有的盛世,又何必贪图海外蛮荒之地,若是接纳了兰芳公司,日后起了乱子怎么办,不平定等于打了大清的脸面,派兵平定又是万里迢迢,徒耗粮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是没想到这些人求到和绅的面前,若是此事让和绅做成,功劳是和绅的,却要让国家承担上包袱,这是刘庸等人万万不能容忍的。

    刘庸连忙抢先开口:“皇上,此事臣也知晓一二。”

    “咦,刘爱卿也知清。”乾隆惊讶的问道,他当然知道刘庸与和绅一向不对路,他虽然宠信和绅,对刘庸等人却并不打压,反而尽理给予提升,所谓帝王手段,不外如是,如今两人竟然争着向他同时汇报同一件事,实在让乾隆意外。

    “皇上,是这样,此商人姓陈名兰芳,本是我广东境内的居民,身上还有秀才功名,只是却不思报效朝庭,远走海外,作了那无君无父之人……”

    刘庸将陈兰芳之事说了一遍,他并没有虚言,只是故意在乾隆讨厌之事上加重了语气,同一件事,由不同的人说,用不同的语气说,所听之人就会有完全两样的感觉,刘庸只说到一半,乾隆脸上已是一片厌恶之色:“爱卿不要多说了,此等海外莠民,我大清若是接纳了他们岂不是徒惹笑话,若不是看在他们也算还有一点忠义之心,朕立即下旨,命刑部衙门拿人。”

    挫败了和绅的阴谋,刘庸脸上笑容满脸,恭声道:“皇上圣明,这些海外之人老老实实待在海外就算了,竟然异想天开,想得到我大清册封,称王称霸,此先例若是一开,岂不让内地之民都涌向海外,以期获得大清官职,对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的士子何等不公?”

    刘庸的话听得乾隆连连点头,转头向和绅道:“和爱卿,此事就交由你办理,让这些人尽快离京,不要让朕再听到了。”

    “奴才遵旨。”和绅有一个好处,就是收了别人的礼他一定想主设法将事情办成,这也是为什么朝中官员纷纷走和绅门路的原因,可是这个办成也有一定的限制,那就是在不会对他本身构成威胁的情况下才会如此,一见皇帝如此态度,和绅顿时缩了回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