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本站公告

    这一转年,柳大贵承造的府衙完工,朝廷也派来了一个叫李鸿桂任呼兰府知府。

    李鸿桂到任以后很满意柳大贵,派人送了一块匾上书“忠厚相传”,跟年前果权所送的“敷时绎恩”分挂于烧锅大门口与柳大贵家门口。一时间,整个呼兰传成佳话。

    而这时,金凤儿也怀孕了,看着金凤儿整天挺个大肚子左手签着柳运启,右手抱着柳运来在院子里转来转去,柳大贵和苏燕儿都笑个不停。

    柳大贵的生意现在因为张记高粱是都统衙门和府衙特供更加红火起来了,各地客商纷至沓来。因为生意好,东门桥很快也就建好了,是一座木桥,李鸿桂还特书了“报恩桥”几个字。

    不久,程德全转任黑龙江将军,这张记高粱更是扬名松花江两岸。程德全上任的前一天,他来到张记烧锅,同时还带来了呼兰学正,他对柳大贵说,“大贵啊,我就要走了,这一年多,你对本官好,我知道,我呢,就要走了,也没啥礼物送给你,你知道,我是个穷官儿,但是,我也还是有点儿心意。本来想给你捐个官儿做,但是,那都是虚招子,你不会稀罕,我跟韩学正说了,给你补个秀才,以表彰你对本官的一片忠心。”

    柳大贵连忙推辞,说,“大人,我柳大贵没念过书,咋能做这欺世盗名的事呢?”

    韩学正连忙解释,“柳东家,这朝廷已经准备成立学部,以后这科举就没有了,这最后一批,你可以补个文科秀才,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啊。”

    柳大贵虽然心里不痛快,可是也不敢拂了程德全的面子,只好跪下来磕头,程大人一番美意,“柳大贵只好愧领了,我在这里给大人磕头啦。”

    转眼就到了光绪三十四年,金凤儿连着生了两个女儿,叫柳运惠和柳运贤。柳运启已经上了教会的学校,彼得教士特别喜欢他,教他学英国话,这孩子每天回来都滴里嘟噜的抱着本儿英国书念。

    苏燕儿说,“这孩子咋现在对四书五经皮拉,可这洋文真盖。”

    金凤儿说,“姐,你就别管他,这孩子脑袋好使,我看,他四书五经还是背的挺华堂的。”

    柳大贵现在的烧锅在顾乡原来苏燕儿家的房场儿那里又开了个分号,他叫王二扁头和小福子过去打理。自己又找了个跟班儿叫李六子,这小子精灵鬼儿,八面玲珑的,柳大贵觉得他很像年轻时候的自己。

    这天,李六子到府衙送酒回来,笑眯眯地对柳大贵说,“东家,新来的黄知府让我告诉你,明天请你在家里吃饭。”

    柳大贵很奇怪,“咋会在家里?每次不都在美华香吗?”

    李六子说,“黄知府没说,就是说叫你穿的利亮点儿。喏,这是府衙上个月的酒钱。”

    柳大贵说,“你交柜上吧。对了,黄知府没说别的?”

    李六子问,“东家,你咋的啦?咋问这个?”

    柳大贵说,“这黄知府跟李鸿桂那是相当的不一样,李鸿桂那是平地刮一尺,可这黄知府又是青天白日。你说,他也没啥钱,咋突然叫我去他家吃饭?”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