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仪教化


本站公告

    初仪教化

    这一天,孔子正独自一人坐在公堂,凝神思虑.子路曾点等四人不约而且同地来到他身边.

    子路说:”先生一人在此静坐,莫非在思考什么重大事情?”

    孔子说:”你们来得正好,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怎样才能把中都治理得更好.”

    曾点说:”自先生来中都后,就教育百姓要种好庄稼,节制水利,不误农时.今年是个丰收年,老百性吃饭大概没问题了,就是那些鳏寡孤独病残者应该想法解决才是.

    孔子说:”你说的对啊!”

    颜路说:”路在下面看到,大多数人活着有人养,死后有人葬.但也看到一位孤老死后三天还无人埋葬.还有富裕的家庭不遵循丧事礼制,大制棺木,奢侈浪费,若不制止,中都礼仪之风将会败坏.”

    子路说:”由也在下面看到一些败坏礼制的事,在一个小镇上,我看到一个人在卖一只彝,彝上雕刻的比纹饰与诸候所用之器相同,但仔细辩认,却发现是件伪制品,这大大僭越了周礼.

    子路又说:”刚才所谈到的那些事,必须绳之以法,严厉处罚几例,其他人不敢仿效了!”

    “对啊!”颜路抢着说,”不严加处理,难以杜绝后患!”

    诛杀就可以杜绝后患吗?”孔子严肃的说,”教育百姓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如君臣这间的上下关系,父子兄弟之间的长幼关系,男女这间的礼仪关系,人与人这间互勉互敬的人际关系,我们都要以礼仪来教育他们,使他们懂得什么合礼,什么不合礼,他们就会自觉不犯法.只以理罚惩处.不以礼仪调节,老百姓就会无所适从!”

    闵子骞接着说:”先生,您刚才所谈的话,损都记录下来了,根据先生的教诲,损己定了几条规定,用以教育百姓.如果教育后还重犯,那就严加惩处,以正中都礼认错之风,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孔子高兴地说:”损呀,你的想法做法,正是我下直所考的事,你就把拟订的规定读给大家听听吧!”

    闵子骞念道:

    第一养生送死:凡老人必须由儿子生养死葬,鳏寡孤独者,乡领应以全爱之心给以照顾,死后埋葬之,有极大的困难者应报告当地官府解决.

    第二长幼异食:年满五十岁者为长,长者饮食应优于幼者.

    第三强弱异任: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在今后的劳役中,应分配给他们各自权宜的差役.

    第四男女别途:每个村户必须划定男女日常分开行走的道路,男女各行其道,不准混杂.

    第五道不拾遗:不准拿别人家的财物,就连道路上别人遗失的东西,也不能捡来归己所有.

    第六器不雕伪:凡制作饮食炊具,不准伪造,更不准越礼雕刻纹饰.

    第七葬制合礼:凡百姓埋葬死者,做棺用木只难用四寸五寸之树,做椁用木不能超过五寸之围,死者只难埋葬在不生长庄稼的荒山,坟墓周围不准栽植大片的松柏树林.

    以上规定,望各家各户相互转告,相互监督,经劝告而不遵守者,官府将以弄罚处之.

    孔子听后非常满意意,大家也一致同意.孔子交代,这些规定就作为今后治事中都的制度,并要弟子们分别下到乡村农家,向百姓广泛宣传.不久,中都的百姓们都能按规矩行事了.

    治政这道

    新政在中都推行后,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每到一处只见百姓都在勤于耕作,一派兴旺景象.

    有一天,孔子师徒正在一起弹琴论乐.忽有一乡里进来报告说,在汶河之西的某村,发生了两死一伤的人命大案.孔子一扣,不禁谅讶万分,他来到中都后还没有发生过如此大的命案.

    乡里说:”罪犯名叫吴常,二十八岁,母亲早年去世,父亲因他偷盗屡教不改,气急自杀而亡.吴常有个年轻妻子,他自己很少下地干活,却逼着妻子去干,稍有不顺心意就拳打脚踢,吴常终日在外游手好闲,小偷小摸,说他几顺,他就蛮横动武,被偷东西的人家也只好忍气吞声,万其不能容忍的是吴常见到年轻的女子,就大耍流氓手段,女子见到他就会远远躲开.前几天,他一人在道路旁躲藏起来,有一年轻女子走过时,他蹿了出来,将女子按压在地上,女子不从,拼命挣扎.吴常见无办法,就用手卡住女子咽喉,女子父亲闻讯赶来时,女子已经气绝身亡,他又将女子的父亲打伤.吴常的妻子闻听太夫做出了如此伤风败欲之事,羞愧之下自缢而亡.现在人犯被捆绑在某村,故来报告,请求大人发落!”

    孔子听后十分震怒,即命子路随同乡里前去察看,并将人犯带回.

    第二天,子路将吴常带来了.孔子首先要子路说明查实的情况,子路详细说了一番,与乡里报告的情况一致,于是孔子就叫人把吴常带进来对证.

    孔子问:”你杀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吴常答:”一个年轻的女子.”

    孔子问”你的妻子是不是你杀死的?”

    “是她自缢而死的.”

    “她为什么要自缢?”

    “因为我杀了人.”

    “是不是因为你无赖,败坏道德,她感到羞愧才自缢而死的?”

    “是的.”

    “她虽水是你亲手所杀,但也是你不断改进劣行为逼她而死的.”

    孔子又问:”被你扼杀而死的女子父亲是怎样受伤的?”

    “他要抓我,被我打伤的.”吴常答.

    “我再问你,你的父亲是怎样死的?”

    “自刎而死.”

    孔子又问:”那他为什么要自刎呢?”

    吴常答:”因为我偷了别人一头猪,被人抓住后将我父亲叫去,父亲见我成了被人捆绑的盗贼,二话也没有说,就拿刀自刎在我的面前.”

    孔子站起来指着吴常说:”国家规定的礼制你不遵守,乃为不忠;你气死了生你养你的父亲,乃为不孝;你败坏道德扼杀妇女打伤百姓,乃为不仁;逼死了你的妻子,乃为不义,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实为百姓中的祸根,留下无益,推出斩首示众!”

    杀了吴常后,孔子说:”这是个刁民,好逸恶劳,屡教不改,如此歹徒早在气互其这时就应诛之,若早除掉就不会再有两死一伤的命案发生了.教育百姓是根本,政策的宽严是有限的,如果政策过于宽大,有些人就会轻慢,就会出现一些无辜受害者.要纠正少数人的轻慢就要改用严厉政策.政策严厉免不了要杀人,杀了坏人,保护了好人,民众不但不会埋怨,反而会拥护你,但严厉到一定程度时,又必须适当施行宽大.宽严相济才是治政之道.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