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幼学


本站公告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冬,卒于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夏,活了七十三岁。

    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贵族,远祖是殷商后裔,家世渊源最最可追溯到微子,孔子临终前也说:“予,殷人也。”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工。上古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僻地,伏羲画八卦,女娲抟土造人,神农氏尝百草….这耕火种的农耕文明,黄帝自战胜炎帝,擒尤后,成为中国广大领土上部落联盟的首领。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之后,出现了三位圣王,舜,禹。三位圣王相继禅让。禹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的开国之君。至夏朝末年,夏桀无道,商汤而取之,在伊尹辅佐下,选贤任能,怀柔四方,华夏文明进入到一个强盛的历史时期。商王盘庚迁都于河南“殷”地,故商朝又称殷商。王位传达室到帝乙,帝忆有两个妃子:正妃生有一子,名箕子。

    帝忆很喜欢长子启,因为他知书达礼,仁爱厚道,是一个能治理天下,守住家业的人。小儿子名辛,虽然聪明才智颖敏捷,勇力过人,但为人骄横,脾气暴虐。确立太子时,因为母亲在生启时还只是一个妃,而在生辛时已是王后,因此帝忆在太史的劝说下,立辛为太子。帝忆去世后,太子继位,号为“帝辛”,即是商王朝最后一个无道昏君商纣王。

    商纣王哥哥启,起初封于微地,职位是子爵,所以世称微子。

    商纣王继位,为政暴虐,宠爱妲己,洒池肉林,荒淫无道。哥哥微子忠心辅佐纣王,多次劝谏,纣王都有不予理睬,仍然一意孤行,弄得国势衰弱,民怨沸腾。被纣王囚禁的西伯候姬昌(即周文王)被释放回国后,施行德政,受到从诸候方国的拥护,国家讯速强大。当姬昌以武力灭掉黎国后,微子感到商朝大工业祸将临,劝纣王推行仁政,怀柔诸候,安定天下。纣王不以为然地说:“我有命在天!怕什么?”微子听后,知道纣王已执迷不悟,连连

    摇头叹息。

    商汤,商的开国君主,名履,初居毫(BO),为夏方伯。夏桀无道,汤兴兵伐

    之,放桀于南巢,遂有天下,在位三十年,商汤开以武力夺得天下的先例。

    微子心情沉重,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逃离殷朝

    宫廷;一条是以死谏纣,使其醒悟。两条道路都有风险

    ,犹豫不决之下,微子就去请教王步比干革命。他说:“祖先以贤良的德行,建立功业,以清廉的政治治理国家,百姓爱戴,诸候臣服,政通人和,国势昌盛。时至今日,那些创造过王道盛世和清廉丢到一边。大小官吏都不尊守法典,随便行事,为非作歹,鱼肉百姓。甚至连执掌大权的卿士也在相互仿效,违法乱纪,而那些犯罪的人,竟然都逍遥法外。天下就好像在渡大河,茫茫无际,找不到能上的岸,商朝灭亡的日子看来不远了!”

    周文王,姓姬,名昌,商纣时为西伯候,建国于岐山

    之下,积善行仁,德泽生民。因崇候虎向纣王进谗言,

    而被囚于里,后得释归,继续行仁政教化,诸候臣服

    。子武王取得天下后,追尊为文王。儒家推崇的圣君

    ,西周的奠基者。

    王叔比干听了微子这番知,无限感慨地说:“这些大逆不道的事情已形成一种风气,积重难返。我看,如果能使国家得到治理和恢复太平,虽死无憾;如果以身殉国,而又无法挽

    救局势,那又何必白白地去送死呢?我劝你还是尽快逃走,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先王开创的事业。

    。

    过了一段时间,比干因为直言劝谏,被纣王剖胸挖心处死,极其惨烈,微子感慨地说:“父子有骨肉这情,君臣凭道义结合。如果父亲有过失,子女经这多次劝谏仍不听,子女也只能随之号哭;臣子累次劝谏而君王不听,则道义不能合,就可以离去了。

    于是,微子打点行装,悄悄从商都溜走,隐居在民间。

    后来,周武王伐纣,攻入殷商殷都朝歌。微子得到这个消息,连忙从隐居之地赶回殷商,拿着祭祀礼器,袒露肩膀,背捆双手,左边的随从牵着羊,右边的随从拿着表示归顺的白色茅草,跪在武王的营门前。武王早就听说微子为人忠厚仁爱,因不忍看到纣的残暴,殷的灭亡而逃到民间,于是立即为微子松开绑绳,待如上宾,并恢复了他的爵位。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