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郭解


本站公告

    第十四回郭解

    如果要问元朔年间谁是第一个冤死在汉武帝的锄刀下,那非大侠郭解莫属。

    郭解,字翁伯,河内轵(今济源东南)人,汉善相人许负的外孙。其父亲因为行侠,孝文帝时被诛。

    郭解长得短小精悍,貌不惊人,性格沉静,勇悍,不喝酒。年青时心狠手辣,恣意杀人。他肯舍命助人报仇,还干些藏命作奸剽攻、铸钱掘冢的事情。后来,郭解一改前行,对人以德报怨,厚施薄望。救人之命不恃其功。因此,WWW.soudu.org他在当地声望很高。

    郭解无愧于当世大侠的称号,史上有两件事可以说明。第一件事,郭解曾有一个外甥,在与人喝酒时,仗势欺人,强行灌酒,被对方一怒之下杀死。郭解的姐姐把他的外甥陈尸街头,想借此羞辱郭解。后来,凶手自归,将实情告诉了郭解。郭解不仅没有加罪于他,还说,是我的孩儿作得不对,把他放走了。随后,他又埋葬了外甥。

    第二件事,郭解有一次出门,见有个人姿势不端地坐在路旁,很不礼貌地看着他。门人看见了很生气,想杀了那个人。郭解说:在家乡得不到尊重,是我的修行不够呀。暗地里,他叮嘱尉吏说:这个人我很看重,到践更时放过他。(践更是当时一种徭役,受钱代人服役者称践更)。每月一次。践更数次,都没有人找他。那人很觉奇怪,一问,才知是郭解替他解脱。于是他袒胸露腹地前去谢罪。

    元朔二年,汉武帝的一纸诏令,令关中地区资财超过三百万的富户迁往茂陵居住。很不幸的是郭解在名单之上,其实郭解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但是,主父偃向汉武帝建议的迁移对象,不仅包括富户商贾,而且还有那些需要加强控制的豪杰巨侠;另外,负责此事的杨县掾也想趁此机会将郭解这个令县吏们头疼的不安定因素送出轵县,郭解于是也被列入了迁移名单。

    郭解当然不乐意,我也不知道郭解怎么和舅舅卫青认识,舅舅也很赏识郭解,私下进宫,拜见刘彻,为郭解求情。刘彻居然驳舅舅的面子,还道:“一个百姓的权势竟能使将军替他说话,可见他并不贫穷。”

    郭解迁徙是铁板钉钉的事,雒阳的豪杰得知此消息,纷纷来拜会郭解,并赠送礼金,礼金都不下百万。

    但是很不巧的是杨县掾和他的父亲杨季主先后被人刺杀,第一个被怀疑当然是大侠郭解,雒阳这小地方,只有郭解和杨县掾有隙,这只是怀疑,不幸的是后面,杨家人竟然跑去京城告御状,且杨家人竟然死于宫前,刘彻大怒,亲自下令拘捕郭解。

    郭解无奈之下,只能孤身亡命天涯,他的老母亲被他安置雒阳的隔县厦阳孟官人家。郭解逃往目的地是关外的太原郡。一路上,郭解在朋友的帮助下逃到关中,出了关卡就是太原。

    一个多月过去,郭解还未归案,刘彻大怒,绣衣卫中大夫赵周被免职查办,刘彻又启用已经贬为庶人的公孙敖为绣衣郎中令,另外派出中郎将石建和他的骁骑营。

    公孙敖得此重用,自然打起十二分精神追查钦犯郭解,没几日,就追到关中,公孙敖立马下令封锁城关,全城搜捕。

    关中,一时,乌云密布,风声鹤唳。郭解藏身在他把子兄弟剑客十三的棺材铺,眼看城关封锁,全城戒严。这样下去,不出三日,郭解非得下狱。

    也算郭解在关中命不该绝,他遇到贵人,一个素昧平生的临晋大侠籍少公,关中,说起,籍少公,谁不挑大拇指称赞一番,武林中人称“赛孟尝”,为人仗义,又酷爱结交天下英雄豪杰,其先祖也跟从文帝平乱,立点微薄的功劳,有点爵位,籍少公的父亲又善于经营,家境也算殷实。

    就是在籍少公,城关都尉刘琮帮助下,郭解逃离关中,潜往太原。

    公孙敖,石建得此消息,大怒,细查下,是籍少公,城关都尉刘琮作梗,公孙敖哪肯罢休,于是,籍少公全府一百余口下大狱,刘琮也被革职查办。

    三日后,刘彻下旨,斩!

    那天,天空是灰蒙蒙的,冷风掠过,有几分阴冷。

    东门菜市口,籍少公全府一百余口都被上了枷锁,分成几队跪在泥土上。

    每个囚犯身后都立了一名坦胸露腹,红裤子刀斧手,监斩台,案后面公孙敖,石建,太守张群,一个个都面无表情。

    三时,礼炮响过,公孙敖宣读圣旨,众犯哭声喊地!

    苍天似乎有点不忍心看见如此惨绝人寰的场面,淋希希的雨水飘落而下,想阻止下界惨案的发生,

    公孙敖霍然站起,看了看天空,凛然道:“该上路了!”说完,从签筒抽出“生死签”,向远处鬇下,高声喊道:“行刑!”

    一声令下,光亮的大刀举起,落下,一颗颗血淋淋人头如足球般滚落在泥土中,雨越下越大,上天三尺神灵似乎感应到什么,冤枉!,冤枉!冤枉!一道道飘渺的冤魂在空中乱舞,眨眼间,“轰”一声,几道闪电划过黑暗的天空,雷声隆隆席卷而过。

    是日,元朔二年八月三十。

    完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