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淮南王


本站公告

    第十一回淮南王

    每当看到路过大大们的留言,我内心涌现出一种感动,哪怕就是简简单单的支持两个字,我也会继续写下去,我知道自己的文字功力不是很深厚,但是我会努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这本书写好,写完,我再次谢谢大大们的支持。

    淮南王府,后院阁楼,刘安站在一副画像面前一动也不动,上面画着一个二十多岁,身穿五爪金龙锦袍青年文士,满脸傲气,那双阴狠的厉眼透视前方。这不是别人,是刘安的父亲刘长。刘安的眼圈有点湿润,猛然跪在画像前,喃喃道:“父亲,孩儿恐怕要让你失望,失望啊,父亲,不是孩儿无能,是孩儿生不逢时,如今汉家天子非常人可比,天纵其资,那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帝王,父亲的仇,孩儿今生难--报,”到此,刘安再也忍不住,老泪纵横,童年的不幸,多年的仇恨一一浮现在眼前。

    刘安的父亲刘长是刘邦最小的儿子,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败亡后,刘邦在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和燕王臧茶等诸侯王的"劝进"下,由"汉王"摇身一变而成了汉王朝的"皇帝",完成了由秦到汉的历史性过渡。

    汉王朝建立后,西汉中央政权与各诸侯王的矛盾很快便浮出水面,各诸侯王纷纷举兵叛乱。公元前196年7月,淮南王英布率兵反汉,年老体弱的刘邦抱病亲率大军迎战,并最终将英布击败。此后,在大大小小一系列针对诸侯王的平叛战争中,刘邦得出了一条"经验教训"———各诸侯王之所以会与中央政权离心背德,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他们都不姓"刘"。于是,刘邦开始将诸侯王分封给刘氏的宗室子弟,到他于公元前195年去世时,总共有9位刘氏子弟被封为诸侯王,其中刘长"接"了英布的"班",被父亲立为淮南王。淮南国共领有九江、淮南、庐江和豫章(衡山)4郡,都城在寿春。

    不过,可笑的是后来的历史表明刘邦总结出的这条"经验教训"实在是荒唐透顶得很,被他亲自册封为诸侯王的刘氏子弟,随着WWW.soudu.org羽翼的丰满和势力的膨胀,又很快走上了英布等异姓诸侯王的老路,他们不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甚至公然与朝廷分庭抗礼、"wWw.叫起板"来。汉文帝即位没多久,济北王刘兴居便举兵反叛;公元前174年,被汉文帝刘恒"待以兄弟之礼"的淮南王刘长也起异心。

    刘长的生母赵姬原是赵王张敖的姬妾,后来张敖叛乱,赵姬受牵连被捕,她在生下刘长后愤而自杀。由于有了这样的出身,刘长从小便养成了不太正常的心理,在被立为淮南王后,他更是将这种变态的心理发展到了极致,平素为人傲慢,骄横无比。到汉文帝时,刘邦的儿子们大多已不在人世了,剩下的只有汉文帝和刘长,因此,刘长做起事来更是骄纵妄法,无视朝廷的各种典章制度。

    公元前174年,刘长暗地里派人与太子奇等勾结,并打算联合闽越人和匈奴人联手叛乱。很显然,像刘长这样的"公子哥儿",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并非轻而易举的事,他的密谋很快便被朝廷发觉,他本人也被捉拿到了京城。汉文帝因念及兄弟之情,并未依法处刘长极刑,而是将他废爵流放蜀郡。刘长在发配途中绝食而死,年仅25岁,死后被谥为淮南厉王。因为刘安是长子,所以刘安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出任淮南王。

    刘安不同于自己骄横无比的父亲,他喜欢交游宾客,在做淮南王时,他招募的宾客和术士最多时竟达到了几千人。这些宾客在淮南王府不仅从事讲学、炼丹之事,而且还经常与他进行为政、治学以及做人的讨论。刘安也不同于一般的皇室子弟,他从小就不太喜欢骑马、打猎,而是爱好读书、学艺、弹琴,尤其热衷于道家黄老之术。由于天资聪明,加上勤奋好学,到汉武帝时,刘安已"流誉天下",成了国内颇有名气的学者,在各诸侯王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几十年转眼过去,那时的幼童变成如今白发苍苍的老者,岁月蹉跎,半载已过,令刘安欣慰的是收了这么多门客中,他最欣赏的是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晋昌八人,历史上称“淮南八子”,很富有才气。再加上工于心计幕僚屈不贵,麾下几万甲士,刘安相信自己不会败的很惨,现在要做的就是等,等汉家天子刘彻露出破绽,刘安就雷霆而击,大汉的天下还不知道是谁的?

    刘安想了许多,他自己也莫名其妙的笑了,刚才的郁郁一扫而空,他缓缓起身,推开阁楼的朱漆大门,走下阁楼,刘安用力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他无意识抬起头,看了看头顶上的苍穹,他又笑了,笑容里充满争霸天下的雄心。

    完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