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回 园子


本站公告

    唐伯虎园子的工期,自然也拖了下来。没办法。到了转年,才算正式开工。

    这期间,唐申也拿了几十两银子来看唐伯虎,哥哥盖房,弟弟是应该出点力的。只是唐伯虎死活不要,觉得过继唐长民这事儿还没办呢,怎么能再要弟弟的钱。更何况,弟弟这钱来得太不容易,那是一点点辛苦攒出来的。推让半晌,唐伯虎推不过,便道:“好吧好吧,这钱算你给我的,只是不要放在我手里,在我这儿一忽就花完了,你还是先拿回家,放在柜上寄存。等园子盖好了,拿来给长民读书用。”

    那些日子,唐伯虎就像是长在工地上一样,督工派料,东忙西忙,灰头土脸的。他干活那叫丝毫不马虎,就连甬道上一块砖码错了,都要拆了重来,把那帮请来盖房的民工弄得不胜其烦。就和他说:“唐先生,照你这么个琢磨法,估计这园子,怎么也得盖到五年以后。”

    唐伯虎就问:“五年长吗?我怎么也得住上一辈子,你不能让我看着别扭吧?”

    工人没话说了,接着干活。后来时间长了才明白过来。这唐伯虎讲究的,并不是房子多结实,而是一样一式,都不能和他的设计有出入。比如一个土堆的大小,一排篱笆用几根竹子,一块石头朝哪个方向摆放,那都是必须严格按计划办理的。有的时候,唐伯虎的计划行不通,例如门不够宽,以后家具没法往里放。那施工是不敢自己做主的,就要请教。可偏偏唐伯虎有时候出去喝醉了,回来点头同意把门做宽,但到了第二天醒了,又变了主意。如此反复折腾,工期就一延再延。

    有一段唐伯虎喝酒喝得比较勤。他跟谁喝呢?竟然是和王宠喝。

    新一轮应天府乡试举行了,读书人们都去考试。像文征明、徐祯卿、王守和王宠兄弟都去参加考试了。结果呢,徐祯卿聪明,背书不发愁,玩似的就考上了,王守王宠兄弟,本来人们都看好王宠,觉得这小鬼机灵,可偏偏王守一考就中了,王宠却没取上。小孩子心气高,这个打击可受不了,加上回家后爹妈一通数落,老拿他和王守比,说:“你看看你哥哥!”

    王宠最不爱听的就是这个,一溜烟从家里跑了。东家呆两天,西家呆两天的。偏偏像祝枝山这样的朋友,家里不是有女眷么,就不敢让王宠长住。搞得王宠四处流浪,最后就住到唐伯虎这个单身男家里了。这下可好了,唐伯虎早晨出去监工,中午回来就和王宠喝酒吃饭,往往一喝就高,下午昏沉沉地再去工地,晚上回来再喝。他得开导小王宠。

    他是这样和王宠说的:“乡试这种事吧,考上正常,考不上也://WWw./cs/8494.html正常。你岁数这么小,这次不行还有下次么?落榜有什么了不起的?一点不丢面子,你看人家文征明,落啊落的,就习惯了。”

    文征明这次,依旧是没考上。回到苏州,二话没说,又回家抄书去了。

    王宠不服气,道:“那你怎么一考就是解元啊?我没你字写得好么?没你书读得多么?长得也挺帅的啊。”

    唐伯虎一看,这小孩子钻牛角尖,就说:“你能和我比么?你知道我那时候读书读得多苦?”

    这个话题持续了好多天,最后王宠也不知道怎么了,突然想明白了。他说:“唐哥哥,我知道了。我从心底下,就不愿意去考什么乡试。我就是打算考一个功名,好给家里一个交代,让他们以后不要烦我了。不是真心想考,最后考不上,也是正常的。”

    唐伯虎连连点头,道:“正常正常。”

    王宠说:“越是想对付呢,就越是对付不过去。你说对不对?”

    唐伯虎说:“那你下次就不要对付,你就想,你是真心想考上的,以后做个官,挣点钱,然后辞职回家么。杨循吉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王宠转转眼睛道:“那多傻啊?也费力气啊。我看不如这样,我真心地希望自己考不上。只要考试前一阵,装模做样地在家读书,然后装模做样地去趟南京,说是考试,实际上是去秦淮河玩。这样我就轻松了,爱考上考不上。反正我哥哥已经考完了,下次考试,他也不会和我一起去了,就算是想管我也管不了了。”

    唐伯虎看着王宠,没话了,说:“行,下次还早呢,喝酒吧。”

    就这样,唐伯虎几乎和王宠喝高。其实不喝也挺高的,小王宠绕来绕去的,没一会儿就能把唐伯虎绕晕。有时候睡醒一觉了,唐伯虎看着房顶想,哎,要是自己没被剥夺功名,现在不也得忙着去考试么?哪还有这么挥洒自如啊。其实呢,不参加考试也没什么不好的,少了件操大心的事情,啥东西能换来自在啊。

    有件事情干可真好,虽然整天灰头土脸,但心里还是快乐的。看着工程进展,唐伯虎就开始琢磨,这个园子,这些房子,这些亭子啥的,该起些什么名。起名是件挺难的事情,唐伯虎可不想起什么万卷堂狮子林留园之类的名字,一听,要么是财主家,要么是官家,要么特标榜。既然要遍种桃花,就要起名叫桃花。更何况,这个地方,和桃花还是大大的有关联。

    唐伯虎书读得多,隐约有印象看过苏州城北园子的记载。回家在书里一找,果然是有典故的。原来这苏州城北,古名就是桃花坞,桃花坞之所以得名,是因为阊门河从此流过。阊门河从阊门进苏州,蜿蜒而向西北,由齐门出城。这一段,曾经唤作桃花河。唐朝有个诗人唤作杜荀鹤的,曾写诗道: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这诗,据说就是写的桃花河。

    到宋朝,有个叫梅宣义的人在此盖起一片园林,叫作五亩园。买了好多怪石,做成一个有湖的大园子,还有个亭子,起名叫碧藻轩。唐伯虎看到此处不由暗笑,原来沈爷爷家的碧藻轩,那是从这儿抄袭的典故。这地方苏东坡还来逛过,留给老梅一首诗:“仙人子真后,还隐吴市门。

    不惜十年力,治此五亩园。初期橘为奴,渐见桐有孙。清池压丘虎,异石来湖鼋。”

    后来,宋朝的枢密章?在这里买地,和梅家做了邻居,园子就叫桃花坞别墅。两家的关系处得不错,老梅的儿子梅采南、老章的儿子章咏华干脆将两家池塘打通,做了个双荷花池,玩起了曲水流觞。当年苏州百姓,经常到这里踏春看花。

    到了北宋后期,金兵南下,章家后代章质夫在桃花坞筑城北土寨,和攻进苏州的金兵打了起来。当然是寡不敌众,桃花坞被攻陷,其中军民尽遭屠杀,梅章二园,也被夷为平地,据说里面曾经有一副翡翠镶嵌而成的楹联:“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战后百姓进去寻找,只找到一个“云”字。

    章质夫谥号文简,所以攀桂楼老板跟祝枝山说过,这里是宋人章简的故园。

    再往后,元军南侵。宋朝大将张世杰带着皇帝一路南撤,最后在福建崖山,与陆秀夫一起背着皇帝跳海而死。张世杰的族子却留在江南,带兵打起了游击。宋朝一个公主逃到营中,最后嫁给了小张。兵败后,两个人就在苏州桃花坞隐居。后来有梅家的两个女孩,也投奔了小张。本来日子过得不错,谁知道元将达鲁不花觉得这家人可疑,突然带兵闯入,搜出了张世杰的画像。这下惨了,小张被捕,罪名是“诱匿民女”,最后死在狱中。而那三个女人,也都凄惨死去。

    后人只找到了梅氏姐妹的尸骨,葬于双荷花池边,还盖了个亭子,叫做鸳鸯亭。

    明朝初年号称吴中四杰之一的诗人高启有诗写桃花坞废墟:

    乱前游最熟,乱后向都迷。

    园散我花户,林荒采菊蹊。

    废泉流圃浅,斜日下云低。

    堆有烟中鸟,迎人似旧啼。

    这高启也是个苦命人,虽然才华横溢,而且一心隐居,最后还是被老皇帝朱元璋给杀了,还是腰斩。

    此后,这片园子时而有人买,时而无人住,最后辗转落到了唐伯虎手里。唐伯虎看到这里,真是唏嘘不已。想这人世间,悲欢离合,大起大落的,原本也是种宿命,想躲也是躲不开,就像注定了一样。谁知道梅章两家,当初是多么繁花似锦,最后也落得个乱世埋骨?又想自己,当年也是风光无限,到从头,有哪料得到身陷大狱,身败名裂。

    这桃花坞,还真是自己心情的写照一般。

    主意打定,就把自己这园子,叫做桃花庵,一是纪念过往古人,二是桃花主题,倒也贴切。至于房子亭子,也一一起名,书房叫做“学圃堂”客厅,就叫作“梦墨堂”,表示自己梦见受赠担墨,终身倚诗文为生。竹林桃花伴生水边,就有“竹溪亭”。而卧室呢,就叫做“蛱蝶斋”,梦见蝴蝶么。

    一一想好名字,便提笔写了出来,交到作坊里,教人做成匾额。说起来快,实际上这些活,溜溜干了一年多,最后又修修补补,改改建建的,桃花庵最终完工,拖拉到正德四年。那是因为唐伯虎钱花光了,要是有钱,估计他这辈子就没完没了地盖房了。

    当然没等到正德四年,唐伯虎就住了进去。住进去的头一件事情,就是叫唐申带着老婆孩子,来这桃花庵里,做个仪式,把唐长民正式过继给自己,做了长门长孙。唐伯虎答应的,到外面请人做了风筝,还买了新的碗筷,作为礼物给了唐长民,意思就是以后你跟着我吃饭了。而唐申则把唐长民的庚帖交给了唐伯虎,意思就是,这孩子就交给你了。而唐长民呢?磕了头,正式认了唐伯虎作爸爸。

    唐长民又大了两岁,长得更是伶俐可爱。唐伯虎道:“这孩子倒是越来越像我小时候那样聪敏,再过些日子,我就可以教他读书了。”

    话虽这么说,但大家商量,还是先把唐长民放在唐申那里,先养几年再过来。唐伯虎这单身汉一个,又整天招呼朋友,要带个小孩儿恐怕还是不大方便。以后若是家里有了女人,可能就好多了。

    接下来的事情,当然是呼朋引类,搞一个桃花庵大聚会了。一来是乔迁之喜,而且要感谢帮自己的兄弟朋友们;二来是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怎么也得显摆显摆,三呢,仲春时节,唐伯虎栽种的桃花开得云蒸霞蔚的,煞是好看,这漂亮的花海,那当然是不能辜负的。

    为这事儿,唐伯虎可真没少张罗。亲自去唐申那里,一样一样地安排酒菜,又买了撒花信笺,亲手写了请柬,然后一家一家地送。头一个就是去祝枝山家了。祝枝山见唐伯虎来送请柬,哈哈大笑道:“你看你,咱们喝了几十年酒,偏偏这次,还搞正式了。”

    唐伯虎道:“这回是大事啊。不正式怎么行?”

    祝枝山说:“那你得跑多远的路?”劈手把请柬拿过来,又把祝庆叫了,说:“小子,帮把这些请柬都送了。”

    祝庆答应一声,揣了请柬,一溜烟跑了。这小子跟着祝枝山,早把苏州城转了个溜够,熟门熟路的,做这样的事正合适。

    祝枝山就拉了唐伯虎在家里喝茶。祝枝山道:“你看,你园子大了,一个人怎么收拾得过来?以后我就叫祝庆呆在你那儿行不行?干什么也都有个帮手,省得你事必躬亲。”

    唐伯虎就是一愣:“这怎么能行?”

    祝枝山说:“就这么定了。给他改个姓,叫唐庆。你住得起园子,却没有跟班的,传出去还不让人笑话?”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