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觐见杨广


本站公告

    隋炀帝杨广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半月前突然发生的天狗吞日事件就像是一种不祥的预兆:

  《后汉书-丁鸿传》:日者阳精,守实不亏,君之象也。《晋书-天文志》:帝曰:……故日月薄蚀,明治道有不当者。《晋书-天文志》:日蚀,阴侵阳,臣掩君之象,有亡国。

  按照史籍记载的说法,这就是亡国之兆。

  果然各地造反的义军不仅缴之不尽,反而越来越多。连李渊也于不久前在太原起兵作反,在加上李密又连场大胜,杜伏威、辅公佑两人则逞威江淮,窦建德亦称雄燕赵,隋室现在能保得住的只有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和江都扬州三座大城。可谓朝不保夕,恰好杨广于此时收到扬州通判干彦上奏的奏折,想了想,便起了摆驾扬州城的念头。

  对杨广圣驾扬州城,扬州城的老百姓并不是很关心。除了当兵的多了些,其他似乎与往常也没什么区别。

  秦川这段日子可谓春光得意。尤其是这天扬州通判到家里拜访,透漏了一个好消息:杨广将于近日召见他。秦川似乎看到他的头顶上一顶顶官帽在漂浮游动着,任他取夺。

  ***********************

  秦川登上马车,由由干彦陪伴,在百多名禁卫簇拥下一路直奔杨广所在的临江宫。

  自杨广登基后,下旨修筑他曾任总管的扬州城,改官名为江都。不但扩城廓,广兴宫殿,修植园林,又在城北依山傍水处,建有归雁、回流、松林等“蜀冈十宫”。

  不过最宏伟的是另行在长江岸边建设的临江宫,只要杨广心血来潮,不管早晚,都会到那里观赏长江的美景。

  秦川在广场下车,有人在搜查过他没带兵器后,一个小公公领他进宫,通判干彦却留在了宫门处。

  让一个公共领着穿廊过道,长江水流澎湃的声音,隐隐夹着乐曲悠扬之声从前方宫阙连绵处传来。

  回到古代的秦川还是第一次到这么雕梁画栋、花团锦簇、富丽堂皇的地方,一时目不暇接,看着处处随意摆放的家什,简直让他发狂,这要是搁到现代要值多少钱啊。

  宫内守卫处处,哨楼均有人站岗,若非有人带路,确是寸步难行。

  望江台在望时,前面迎来一名官员,截着秦川。

  此人长得斯文俊秀,年在三十五、六间,经公公介绍,原来是现时最得杨广宠信的侍臣之一的内侍郎虞世基。

  秦川很惊讶的发现这个太监头子,居然没有真正太监的阴阳怪气,很是古怪。

  虞世基打量了秦川一眼后,向带路的太监问道:“就是他了?”

  小太监点头。

  虞世基再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后,然后指着他说道:“听说你早在天狗吞日的一个月前就预言了此事?”

  “正是。”

  虞世基道:“嗯,我现在就带你去晋见圣上。现在圣上正与群臣观赏歌舞,你千万不要乱说话,就算圣上问起,回答也要深思熟虑。”

  秦川点头,说道:“多谢大人提醒。”

  见秦川如此恭谨,虞世基满意的点了点头,在前领路而行。

  不久已步上望江台的台阶。

  “草民秦川带到!”

  门官唱喏声中,秦川跟虞世基来到杨广龙座所在的石阶下,三跪九叩,礼毕时门官又唱:“平身!”

  秦川随虞世基站起来,定神看去,立时呆了眼睛。

  只见宽达二十丈的龙台上,坐满了美丽的妃缤姬娥,少说也有五六十人,众星拱月般围在高踞龙座,正忙于吃妃子手上水果的大隋皇帝杨广。

  杨广的四周是团团围守高台的禁卫军,顿时把杨广与秦川分隔开来。

  杨广摸了身旁妃子的胸脯一把后,往阶下瞧来,对秦川似视若无睹的,瞪着虞世基笑道:“虞卿家来了,快些给朕作诗。”

  一旁虞世基恭身谄笑道:“圣上,这位秦川……”

  杨广不耐烦地打断他道:“朕知道了,其它事待会再说。”

  在宫灯照耀下,杨广的脸色很难看,苍白得像个死人。年纪看来只有五十上下,膊头高耸,虽穿起鲜艳的九龙袍,头顶高冠,却给人似穿了寿衣的颓废感觉。

  任谁都可看出他气数已尽,时日无多。

  虞世基被杨广斥责一声,脸色一变,不敢再介绍秦川的身份,忙道:“请圣上赐示!”

  杨广说道:“临江宫南临大江,远处岗峦起伏,风光怡人。虞卿家就以此为题吧。”

  “微臣今日头脑有些疼痛,怕做出的诗有污听。”虞世基咳了一声,见杨广邹起了眉头赶紧接着说道,“不过,今日在场的有一位在扬州城很出名的书生,圣上,不如请他赋诗一首?”

  “哦,是哪一位了?”杨广很感兴趣的四处搜寻。

  秦川呆住了,他还没有见过像虞世基这么能推卸责任的家伙,自己做不出也就罢了,竟祸水东引拉到自己的身上。只是眼前情况不容他多想,当下整衣跪下,高声道:“草民秦川见过圣上!”

  “你在扬州很有名气?”

  “呃……是。”秦川硬着头皮应承道。

  “好,站起身来。你就以现在的景象为题做一首诗,若能写出一首好诗,朕重重有赏!”杨广高声道。

  见杨广不再找自己的麻烦,虞世基心情一松,几步走到杨广的身侧,一边欣赏歌舞,一边以一种你自求多福吧的眼神看向秦川。

  秦川心思,幸好爷爷是穿越人士,不然非因此而掉脑袋不可。就在他苦苦思索前世那首诗符合眼前的情景时,江潮涌动的长江尽头一轮明月缓缓升起,而即将落山的太阳用最后一点光从西面撒在江面上,天地间一片宁和。秦川的眼睛一亮,低声缓缓的朗诵道: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沾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等秦川诵完诗,后怕的用袖子擦了擦头上冒出的冷汗时,才赫然发现所有人都长着嘴巴,一句话也没有。

  虞世基此时忘了自己刚刚才陷害过秦川,他似乎恢复了昔日才华横溢的能臣干吏面目,感叹道:“好诗,好诗,不知道这首诗的诗名是……”

  “《春江花月夜》。”

  杨广叹道:“《春江花月夜》,可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正是。”

  “想当初朕曾经以此为题做过两首诗。可是今日听到张卿的诗才知道朕的浅薄。也只有张卿的这首诗才真正配得上江都这一江淮第一胜地啊!”杨广突然间充满了昔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英武之气。

  众人闻言均都躬身祝贺道:“恭喜圣上,贺喜圣上,能的如此传世名诗。”

  杨广听的众人的夸奖,拈须微笑,细细端详着秦川,见他身姿英挺,相貌堂堂,气宇轩昂,心中更填几分欢喜,对他温言道:“既然秦卿做得如此好诗,理当该赏。不知你想要何等赏赐?”

  听的杨广这样说,一个大臣脸色一变,当下越众而出,凑到杨广的耳边低声嘀咕了几句,显然这人是杨广的宠臣,其他大臣都默然无声。

  秦川原本就要狮子大开口,好好敲诈杨广一笔,不然岂不是对不起自己刚才差点被砍头的危险。可是见那大臣说话间,杨广脸色数变,想起杨广此人喜怒无常,还是小心为妙,见那大臣退下,杨广等待自己说话时,便躬身说道:“圣上,草民在诗词歌赋方面有一点才华,只愿为陛下效劳!不求什么赏赐。”

  秦川这话一出口就有些后悔,但正是多亏了他这番话才真正躲过了杀头之危。

  刚刚在杨广耳边嘀咕的正是他的另一个宠臣斐蕴,此人身为御史大夫,原本是有些才能的,不过为了博得杨广的宠爱,现在只会讲些杨广爱听的话。他刚才对杨广说的话,正是关于秦川作法的事情,?蕴认为太阳是天子的象征,秦川能作法控制太阳,让此人活下去,显然会降低天子的声威。

  杨广听过秦川的诗,知道此人是个人才,本想收揽此人,这样宣扬出去对自己的声誉大有好处,这也是千金买一诺。但听的?蕴的话,开始犹豫不决,是啊,能控制太阳,岂不是将我的威严一扫而光了吗,最后终于决定先听听秦川怎么回话,若是不满意在砍他的脑袋不迟。

  待听的秦川的答复,众大臣对他的如此表现都纷纷赞扬,而刚才那大臣却阴沉着脸,显然秦川的话让他很不满意。但是秦川的话显然让杨广很满意,心中心情大块,当下道:“秦卿听封!”

  秦川立时跪于台下,杨广道:“秦卿对大隋忠心耿耿,又才华横溢,特封为翰林院第一学士,在朕行宫行走,并赐豪宅一座,侍女若干。为示恩宠,以后见百官不跪!”

  秦川闻言大喜,当下连忙谢恩。

  就在一旁众大臣拍案叫好,大赞圣智高明的时候,一个小太监走到虞世基身侧,附耳说了一席话。

  虞世基脸色一变,见杨广并没有注意到他,回头朝?蕴使了一个眼色,后者便跟着小太监离开。

  秦川在石阶下看到那个大臣急匆匆的离去,没当回事,他仍分出精力关注着虞世基。正是此人刚才差点将他给卖了,想到此人先前伪善的笑容秦川就一阵恼怒,自从回到古代还没被人这样耍过呢。\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