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困难


本站公告

    39、困难

  彼此乐此不疲。

  小打小闹,掏不出多少钱,村民也有开口借钱的,张绪富略微借出一点,见子债务人没有还的意向,渐渐也不借了。

  这样,虽然总是输钱,但是赌马也不大,也没有流出多少钱。

  小卖部旁边的村子里有一个少妇叫周敏的,因为在婆家作风不好,被丈夫狠狠打了一顿,于是跑到娘家来也不回去,时常来大队部的小卖部看打牌。有时候,玩牌的人赢钱请客,买了菜到周敏家去煮着吃。一伙人饮酒作乐,未免醉酒。张绪富醉酒了,就在周敏家休息。周敏照顾的无微不至,暗送秋波,软语柔情,肌肤接触,很快俩人就入了道路。

  张绪富花天酒地,张远清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无可奈何。张绪华老婆怀孕了,看见张绪富如此,更是借口劳动不得,整天在家里睡觉。

  还好,大媳妇和张绪华比较老实,跟着张远清劳动。

  钱是不缺的,银花遵照张绪贵的指示每月邮寄两百块钱回家,张远清也舍不得用,开支不多,打算为未来的孙子帮酒席,只是劳动繁重。

  一家十二口人的田地,张绪贵和银花在外面,张绪富吃喝玩乐,怀孕的怀孕,做农活的人慢慢也不积极。分家的呼声越来越高。

  没有办法,张远清跟妻子文金桃一合计,决定把家分了。可是,要分就是三家,只有一个厨房,张远清就请匠人进门做厨房,等厨房做好了,就分家。

  造船厂承包以后,张绪贵制定了自己的管理制度,基本上来说,用人方面,无论是干部还是职工,实行聘用制度。干部有具体的考核制度,不达标的,拿下来。职工实行以计件制为主的工资制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老不得。其他福利方面,统筹兼顾。

  制度一出,有人反对有人赞成,但是,基本上来说,懒惰的人反对,积极的人赞成,老实的人无所谓。

  特别对于懒散惯了的人,取消了固定的工资制度,惶惶不可终日,怨天尤人,甚至破口大骂。

  张绪贵不为所动,顶住议论实行自己的策略。

  王春彩任出纳,原来的会计留用。莫玉箫出任厂长助理,张绪贵的意思,等走上了正轨,自己抽身,莫玉箫出任厂长,即行政主管。

  生出方面,在建个各种船只三十三艘,基本上都是为国营单位建造的,其中,有两艘三十万吨位的海军舰艇。

  财务方面,外债七十三万,外账七十四万,基本持平,厂里只有流动资金八万。

  设备方面,各种机械一应俱全,造船基本上就是自己拿了原材料,慢慢加工,再慢慢制造。煤炭、钢铁等各种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所剩无几,急需购进。

  夜以继日地开会,开展各个方面的工作。

  经过仔细的研究,张绪贵认为,摸清订购船只单位的经济状况,对于欠债未还的单位,停止生产所需要的船只,欠别人的债务,要分清主次缓急有选择的还。改造生产结构,组织人马寻找客户,只要厂里能生产的,客户有定金,无论是船只还是其他机械零部件,可以参照市场价格适当向下浮动定价。

  寻找客户虽然说难,但是,厂子这么老,关系也很多,干部们纷纷出谋划策,马上就有了几个意向。可是,讨钱的事情就很为难了。以前是国营的厂子,债务不还还怕上级部门责怪下来,现在却是私人承包的,那些单位就根本不放在眼里,敷衍塞责,企图不了了之。你说不供给订货,他说不怕,你不给,造船厂多的很,别人给,还肯赊账。

  马上就要发工资,电费水费、各种福利也要开支,进原材料也要钱。张绪贵把自己身上的全部十七万元先前投入,摊派到各个紧要的关口,勉强支撑住,着急以后。

  虽然说饭店每天都有进账,但是,饭店也要运营,每天的开销也不小。

  虽然组织了骨干技术精英加工美国半成品,但是,尚未验收,即使验收合格投入生产,也一时没有钱来。

  美国使馆的奖金,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依靠,免得引起朝野震动,自取灭亡。

  这样,面临持续发展的困境。

  自从进入工厂以后,张绪贵就有电话与王雪彩联系。

  王雪彩受惠于张绪贵,接受委托照看北京的饭店,时常传递信息。北京饭店的钱拿到武汉造船厂投资,也是通过王雪彩之手。

  武汉的困难,王雪彩了如指掌。

  一日晚上,王雪彩到饭店里找银花。

  俩人随便说了一句客气话,王雪彩就说正题:“银花,饭店里这几天生意如何?”

  银花面有难色,知道王雪彩是奉命前来要钱的,低声说:“饭店的生意也就那样,自从我四哥走后,北京的饭店增加了许多,生意不如从前,利润也没有以前高。我这里的钱我都给了你汇了四哥,现在我手中只有八千块钱,明天还要进菜,过几天还要发工资……”

  “银花,你哥呢,承包造船厂是赚大钱的,眼下正是困难的时候,过了这阵子,等第一批货出手后,周转起来了,就好了。”王雪彩说,“你这八千块钱呢,就先给我,明天开张了就有钱进了,再维持以后的日常开支。”

  银花拿出钱,让王雪彩写了一张收条。

  走出饭店,正在打扫卫生的陈赛芝跟了出来。

  “王记者……”陈赛芝叫。

  王雪彩回头,本能地捂住口袋里的钱。见是陈赛芝,说:“陈姐,有什么事情么?”

  “呵,王记者,也没有什么事情。”陈赛芝笑说,“张老板不在,我们以前都是做赤脚老师的,据说你们经常通电话,能不能帮我传句话……”

  “好呀,你要传什么话呀?”

  “呵呵,也没有什么,就是我有一个赚钱的路子,想跟他交换意见……”

  王雪彩喜之不尽,峰回路转啊,连忙笑说:“陈姐,你真的有办法赚钱啊?……”说时,王雪彩突然想起了什么,声音低了许多:“不过,陈姐,张老板目前的困难很大,只怕没有钱投资,再说,他现在管理的是一个有八百多工人的造船厂,一点钱没有什么用处的……只怕张老板没有兴趣……”

  陈赛芝立即改口说:“王记者,我听银花说张老板的工厂里外面客户欠了他很多钱不肯还,其实呢,我的外交能力也有点,如果能帮助张老板讨钱,或许有收获……”

  王雪彩将信将疑,说:“那好,我明天跟张老板说说,看的意见……”

  次日,王雪彩把八千块钱汇过去,并打电话把陈赛芝毛遂自荐的故事一说,张绪贵苦笑说:“陈老师原来跟我在一起做老师的,人呢,也很不错的,可是,毕竟她只是农村的姑娘,没有经历过大城市,更别说工厂的连环债务问题,基本的程序都不懂,我看还是算了吧。”

  王雪彩说:“张老板,你这个话就未免形而上学。”

  “此话怎么说?跟哲学有什么关系?”张绪贵从来没有听见王雪彩卖弄学问,颇为奇怪。

  王雪彩笑说:“张老板,你说陈赛芝是农民,没有见过世面,不懂工厂的基本管理,那你呢,你是不是农民?为什么你能做………………(各位兄弟,看本章完整内容,和最新章节,请去17K:http:// /book/45056.html)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