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考察


本站公告

    6、考察

  次日凌晨,张远清就按照张绪贵的指点去了7532厂。在张远光的带路上,很块找到了厂长冷东进。

  冷东进听了张远清的自我介绍,叫人把木炭一看,大加赞赏,说:“好,这个木炭的质量好。目前你家里有多少?”

  张远清想,这样的木炭是从自己家里木炭中筛选来的,家里只有三十多担,筛选出来,恐怕只有二十多担了。于是,老老实实说:“厂长,我家里只有一千多斤呢。”

  “一千多斤……嗯,太少了,我们厂干部职工五百多人,一人一百斤,就是五万多斤。这样吧,你回家努力烧炭,等有了四五千斤,我就派汽车去拉。你看行不?”

  “……厂长,五千斤木炭,一时间恐怕烧不出来……”张远清实话实说。

  “这个……老同志,昨天你儿子来说买木炭,老远而来,我还以为你家有很多木炭,谁知道是这样。这样,老同志,你家的木炭很好,我们厂要定了,你回家跟你儿子商量一下,尽快烧更多的木炭。起码说,也要两三万斤。万一没有这么多,早点给我打招呼。你这担木炭,称一下,按照六块钱一百斤卖了,钱就给你了。”

  一称,七十五斤,四块五角钱。

  张远清揣着钱,飞快往家里赶路,想着跟儿子张绪贵商量。

  回到家里,张远清没有去中安,而是去学校找张绪贵。张绪贵正在上课,张远清就等下课。

  下课了,张绪贵在房间里听父亲一说,非常高兴,说:“爹,这可是个大好的机会呀。你想,五万斤木炭,按照六块钱算,就是三千块钱呢。”

  “贵儿,五万斤你知道是多少么?就算每担一百斤,也要五百担。我们家才二十四担呢。”

  “爹,你预计我们这次三十块钱的山皮子,能少多少木炭?”

  “……这个很难说,有的地方柴好,密,有的地方柴差,疏。具体数字要等砍了一半才能知道。”

  “大概多少?说个保守的数字。”

  “保守是什么意思?”

  “保守就是说,最少可以烧多少?”

  张远清想想,说:“根据我以往的经验,三十块钱的山皮子,最少也烧了五千斤,也就是七十多担……”

  “爹,你想,三十块钱的山皮子,烧出来的木炭能卖两百五十块钱,那么,三百块钱的山皮子,就可以卖两千五,也就是五万斤。――要是我们家能烧五万斤木炭,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张远清笑说:“傻孩子,你以为爹是孙悟空么,能变木炭的?问题有三,一,三百块哪里来?二,山皮子哪里买?三,就算有山皮子了,谁来烧?四,刚才我说的,是有炭头的,现在人家要的是没有炭头的纯木炭,三百块钱的山皮子还不够呢。”

  正说时,上课铃声响起,张绪贵说:“爹,我要上课了,中午还要开会,也不能回家。这样,你今天就不要去烧炭了,下午放学了我们再商量。”

  张远清离开。

  下午放学后,父子俩结着谈论起这个事情来。

  张绪贵说,自己要去烧炭的地方实地看看,首先解决炭头的问题,不然的话,一支木炭,敲下炭头,不但浪费很大,而且也不好看,花费时间。

  晚上不当张绪贵值班,明天一早回来就行了。张远清再三不肯,又想不出解决炭头问题的办法,奈何张绪贵坚持,父子上路往中安而去。

  山路崎岖,蜿蜒曲折,先是在山下的路上九曲十八弯,走了半个小时,接着就上了一座高山,又花了大约半个小时,到达山顶的时候,天色渐渐黑了。

  放眼望去,山峦叠翠,莽莽苍苍,一望无际。

  下山的路更加难走,坎坷不平,是最好的描绘,有的地方需要一只手攀援着旁边的树枝才能走。山路两边,树枝婆娑,视线全无。

  下到半山,隐约之间,之间有山岔脚下有一个茅屋。张绪贵尚未询问,走到一出山脊,张远清说:“贵儿,到了。”

  说着,张远清拉着张绪贵的手说:“贵儿,这山上到处是柴桩,天色不明,小心走。”

  跟在张远清的后面,张绪贵在满是柴桩的山上往下走。渐近,张远清喊叫:“绪华,绪贵来了。”

  并未听见回答。

  走近,之间绪华和绪富正在往炭篓里装木炭。

  张远清就要动手帮忙,绪富说:“爹,不用了,块装好了。”

  站了片刻,掩盖好木炭,四人下山去茅屋。

  茅屋就着山崖建立,三角形,里面紧贴山,是一个树木搭建的床,床上,是黑黑的被子卷缩着。

  绪富拿了跟木片子,划火柴点,只见那木片子发出咝咝的响声,浓烟滚滚,顷刻间燃烧起来,茅屋霎时亮堂起来。

  但见两个哥哥的脸上沾满了黑色的炭灰,就像是特警出勤的花脸。身上的破衣服也是满身的灰尘,汗渍明显可见。张绪贵想起了《卖炭翁》。

  绪华烧火煮饭,绪富下山打水。张绪贵跟张远清去拿了一根木片子去看炭窑。

  路上,张绪贵问:“爹,你手里的木柴可以当灯使用,真好呢。是什么树木呀?”

  张远清笑说:“贵儿,这个叫做亮枝,小时候,元宵夜,你与哥哥姐姐点亮这个,到处找老鼠呢,你怎么忘记了?”

  这真是个稀奇的事情,张绪贵准备问,张远清说:“贵儿,到了,这个,就是炭窑。”

  父子俩蹲在炭窑前面,张远清指着说:“这个,就是主洞口,也就是装柴的和出炭的口子。这个,就是点火口。里面装满炭柴,就封闭主洞口,从点活口点火。里面烧着了,就把点火口也关闭。到了一定的时候,看烟囱,冒烟颜色和浓淡,就判断炭少好了没有。”

  这么复杂的工序,内涵很多,张绪贵哪里听的懂。跟在张远清的后面,围绕炭窑四周看了一遍,张绪贵说:“爹,炭头是怎么产生的,要烧出来的炭没有炭头,有没有办法呢?”

  张远清把亮枝给张绪贵,自己爬进炭窑里,叫张绪贵送几根木柴进去。

  看着里面黑乎乎的,张绪贵说:“爹,你要小心……”原来,张绪贵想起了张思德的故事。张思德不是在陕北烧炭的时候炭窑塌陷了死的么?

  张远清笑说:“贵儿,安全的很,你不要担心。你以为这炭窑会塌陷么?不会的,我就没有听说过炭窑压死人的……”

  一边说话,张远清把几根炭柴竖立在洞口里边,说:“贵儿,你看,这炭柴脚下是竖立在地上的,土巴,肯定是烧不着的,才有炭头。”

  “……爹,这个还不简单,下面垫放木柴,就烧着了。”

  张远清想了想,说:“嗯,你这个想法倒是有可能……”

  “爹,就用这个办法试试。你想,这个办法如果可行,我们就不用敲掉炭头,省功夫,炭又好看。”

  张远清暗暗称赞儿子的聪明,感叹读书的好处。

  回到茅屋,饭已经煮熟了。一碗煮烂的青菜,绪贵和绪富吃的很香。饭后,父子四人围着茅屋前的火堆商谈买炭烧炭的问题。

  关于扩大烧炭的面积,张绪贵老调重弹,贩卖自己的雇佣论。父亲和两个哥哥奈何不了张绪贵的夸夸其谈,勉强答应了。但是,扩大生产,需要钱,需要人。

  谈到钱的问题,张绪贵说:“要说,最好就是去贷款,我们公社里没有银行么?”

  “贵儿,银行是什么?我只听说合作社能贷款的,银行也可以贷款么?”

  “爹,银行就是专门贷款的地方。你所说的合作社是不是农村信用社呀?”

  “……信用社?不是,反正就是合作社,以前大队小队要钱,也找在那里贷款的。”

  这个,肯定就是信用社了。张远清说:“我明天去问问,能贷款,就最好了。要是不行,我去学校借点钱,就算是工资。这边呢,我们尽早按照要求把炭烧出来,卖到7532厂,就有钱了。这样一步一步扩大。”

  张远清表示试试看。

  接着,就具体组织生产、分工、预算等问题进一步商谈,绪华和绪富提醒不要好高骛远,异想天开。张远清呢,被张绪贵花言巧语蒙蔽,急于改变目前的家庭经济状况,完成为儿子娶媳妇、建房子的理想,先是不断提出疑问,慢慢就孤注一掷,满口答应了。

  根据预计,把全家人叫来,加上未来的女婿,建造四个炭窑,力争在两个星期以内,把三十块钱的山皮子全部烧完,达到接近五千斤木炭。期间,如果借钱贷款成功,先买下柴山,以备第二个五千斤。在首次出卖成功以后,再次扩大生产,雇佣社员参加生产,想法设法在今年满足7532厂的五万斤木炭的任务。

  初步核算,出去买山的本钱和雇工的钱,五万斤木炭成功交易,可赚两千一百块钱。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