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本站公告

    第二百三十一章

    秦国大半落入了白千羽的手里,现在最大的敌人就是成蛟,成蛟虽然饱受缺粮之苦,但是手头兵力实在不少,加上收服的降兵,足有八十万之数,!

    经过仔细分析,白千羽认定成蛟缺粮之事至少还需要延续两年,尤其是明年成蛟缺粮会更加剧烈,所以白千羽让尉僚暂停进攻,好好稳固已经打下来的地盘。

    而嬴政,守着一块小小的地方,攻不出去,每天只有长吁短叹,郁郁寡欢,!

    王翦虽然勇武无敌,但是兵少将少,物资短缺,根本无所作为。

    在十万巴蜀军队围城半年之后,嬴政终于缺粮到了极至,决定突围往塞外之地,再谋发展。

    谁知道嬴政好不容易突破了陈智包围,却落入了萧以山的埋伏。

    嬴政不降和王翦双双自刎而死,一代天骄就此陨落!

    天下局势,大汉国一家独大,魏国已经正式成为大汉国诸侯国,魏王被软禁到寿春,韩国一年之后投降,成为大汉国另外一诸侯国。

    只有偏北的燕国还在苦撑,而白千羽最大的敌人成蛟也是撑不了多少时间了!

    大汉国举国上下欢庆,由于边线暂无战事,白千羽终于在登位之后第四年的新年,举行了和陈纤的婚礼,同娶的还有名震天下的琴清,神农族圣女美姬,黄柔,原滇南王后段蓉也在改头换面之后同嫁白千羽,甄女也是一步登天成为贵妃。

    皇帝大婚,普天同庆!

    “总算可以悠闲下来了!”白千羽抱着李嫣嫣和琴清,笑着摊开了手脚,前线的战事暂时不需要担心,成蛟受赵地之苦连累,已经无数作为了,要是他能够铁下心来放弃赵地,甩掉了这个包袱,凭借他手里的实力,倒是还可以轻松几年,但是他怎么舍得放弃。

    圣皇舍得放弃,但是成蛟不舍得,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深了。

    “不知道圣皇有没有后悔放弃嬴政?”李嫣嫣轻笑了起来。

    “他怎么会后悔,嬴政不是他儿子,就算将来嬴政得到了天下,也不是他圣皇的天下,所以他绝对不会后悔,有一句话叫做: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圣皇就是这个想法,!”白千羽嗤笑一声。

    “嬴政,其实他真的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说起嬴政,琴清略微有些感慨。

    “嬴政的确有雄才大略,但是他少时缺少亲情,所以为人睚眦必报,同时好大喜功,将来若是他得天下,对后世影响巨大,但是对当时百姓却是危害多多!”

    “说他干嘛,要我说,我们夫君才真的是雄才大略,白手起家,也没有普通君王的娇纵!”陈纤一撇嘴说道。

    “嘿,我是自家知道自家事!”白千羽干笑两声,想起将来统一全国之后,必然会统一度量衡等等,还不是照着前人的轨迹来走,历史的走动并不是一个人可以改变的就算自己是皇帝也不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历史少犯一点错误,让它走得更加顺畅一点而已。

    不管如何,当皇帝总不能让自己太辛苦是吧!

    这一年是大汉国进入高速发展的一年。

    相对其他国家而言,大汉国并没有受到什么大的打击,加上本身也是很富庶,虽然拖了魏国和韩国,以及大半个秦国这样的包袱,但是由于巴蜀的全力支持,大汉国也没有遭遇粮食危机。

    加上白千羽很注重最地层百姓的生活,尤其是他推行了黄柔之前用过的政策,就是奴隶的赎身制度,只要为大汉国努力十年,那就可以摆脱奴隶的帽子,成为一个普通的百姓,自由是奴隶们所期望的,虽然很多旧有贵族以及一部分老百姓反对这个政策,但是白千羽很聪明的将这个问题丢给鬼谷派,百家学说盛行的鬼谷派,很快就找到了应对的办法,不断有新的学说退出,尽管那些老百姓不是很懂这些东西,但是天天听别人说,孔家学说的影响力被大大的降低。

    孔子,虽然是无可否认的圣,但是他的学说里面是鄙视劳动者的,并且比较注重等级观念,对百姓的影响很深,以攻,那是鬼谷派的强项,而且在白千羽看来,任何学说,一家独大的时候,必然没有好处,就像垄断一样,垄断并不是什么好事,虽然对于上位者来说,垄断是一件好事,但是对白千羽这样的人,他并不屑于用愚民思想控制百姓,虽然那些百姓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愚民,。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千万不要逼迫百姓太甚,只要百姓知道在你的统治之下比在别人统治之下过的好,如何会反?

    要想保住自己的基业,白千羽没有想太多,但是他抓住了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兵权,兵政分家,算是白千羽唯一一个超前的思想吧!

    任何官员除了守卫边疆的将军,没有人手上有兵权。

    只有大将军称号的人才可以带兵,而这个兵也不是随时可以帯的,必须白千羽批准授权才可以带兵,要想得到白千羽手里的虎符加上圣旨那除了白千羽自愿,根本不可能,所有的士兵从一入伍,别的技能什么之类的先别忙学,先要知道自己效忠的对象到底是谁,那就是自己的皇上,白千羽,只忠于白千羽,而不是带兵的将领。

    这样一来,虽然稳妥,但是弊端还是存在,那就是武将和官之间的差距被拉大了,一直以来,武将是真正手握实权的人物,也是各方势力巴结的对象,但是现在白千羽把兵权全部收到手里,武将的权势就大大的减弱了,反而官手里虽然没有兵权,但是实权大了很多,武将变的没有以前那么重要,必然会让很多人失去投身兵营的念头,这和白千羽以武兴国的战略有很大的矛盾,而且这样的观点出台,显然会引起不少武将的不满。

    虽然现在凭借白千羽的个人能力压制住了所有的反对声音,但是长此以往,必然不是一个好兆头,因为现在还有外敌在边上,成蛟还没有被灭掉,加上白千羽对手头的那批人很信任,所以白千羽下放了不少兵权,只是等天下太平的时候,兵权回收,那时候才是最烦恼的事情。

    为了这一点,白千羽苦恼了很久。

    如何平衡武将和官之间的势力点,同时让失去兵权的武将没有不满,这一点实在很难做到,想想历代的有为的君王,能够很好做到这一点的基本上没有,就算有,那也和白千羽一样是依靠个人魅力压下了那些人不满的声音,那么以后呢?

    难道再来一次天下大乱?

    白千羽知道一定要好好处理这个问题,否则,两世就亡的秦朝就是榜样,。

    商量了许久,还是没有办法,白千羽心知这个问题确实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有些麻烦,这是时代所决定的,就算是这个时代的天纵之才也跳不脱时代的圈子。

    除了这个问题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很好,真正的风调雨顺,白千羽还会时不时的不务正业一把,跑到郭纵的兵器作坊去,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构想出来。

    但是偏偏根据这些构想发明的武器出其不意的厉害。

    在蜀国战马的支援之下,重骑兵也逐步的扩展,已经达到了一万人的规模,这是白千羽可以容忍的极限了,一个重骑兵需要三个辎重兵的协助,这一万人差不多是黄金打成的,自然战斗力也毫无疑问。

    在法制方面,白千羽对韩非子的尊重,采取了重刑。

    重刑虽然听起来很残忍,但是效果很好,白千羽很满意这个效果,韩非子有口吃,在表达方面确实有些问题,但是他的确是有真才实料,法家的思想渐渐取代在齐楚之地流传多年的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旧齐之地和旧魏之地在大汉本国的支持之下也渡过了一开始的难关,齐国还好,毕竟他们没有太大的损耗,而田单控制的八城也势头良好,毕竟田单是个很难得的人才。

    大汉国为数不多的几个拥有军队指挥权的人,一个就是韩愈,他带着十万大军就驻扎在旧齐之地,田单想动也不敢动。

    旧魏之地就惨了一些,连番大战,让旧魏之地已经是岌岌可危了,接受大汉国救助的魏王已经成为了傀儡,上上下下的官员,无论大小都被白千羽清洗了一遍,。

    相对于大汉国的良好发展势头,成蛟那边就惨了一些。

    成蛟依然打着秦国的旗号,显然他想同化赵国,但是赵国那些遗民怎么会心甘情愿服从和他们有深仇大恨的秦国,民乱四起。

    加上成蛟缺粮越发严重,他手里的四郡虽然是富庶之地,但是他本来就军队超支,加上之前的存粮也就是勉强可以养活自己,偌大的赵国,已经算是颗粒无收了,成蛟怎么厉害也变不出粮食来,于是成蛟听从了圣皇的意见办了一件很蠢的事情,两**队区别对待。

    成蛟手里的秦军勉强可以保证后勤供应,但是赵军就不好意思了,克扣粮饷算是不错了,很多赵军根本领不到粮草。

    本来就不稳定的内部,怎么可以经受这样对待,民变,变成了军队的叛变。

    逃兵之事常常发生,甚至有很多时候是一整队的人马逃跑,这些逃兵逃出军队以后,还能干什么?那就是流寇,对百姓的危害简直是恐怖。

    两军区别对待,从道理和理论上来讲是行的通的,因为成蛟真正依靠的还是自己的老部下,但是他选择的时机和实施的方式不对,现在的赵国摆明了要和你对抗,你还选择这么激烈的方式,那真的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了!

    同样的一件事情,目的一样,过程一样,但是手段不同引起的后果也是不同的。

    百姓宁愿被你笑眯眯的杀头,也不愿意让你冷淡着脸刮一个耳光!

    如何把握民心,调动情绪这才是关键,显然成蛟没有领会到这一点,他手下也没有足够的人才,圣皇也不是天才,他可以提出正确的意见,但是他提不出好的解决办法,。

    赵国越乱,成蛟的头也是越大。

    圣皇和成蛟之间好不容易才好转一些的关系,马上又变的糟糕了起来。

    死气沉沉的每日早朝,圣皇和成蛟的争论是唯一的亮点。

    从事实上来讲,圣皇是真心为了成蛟好,但是他不应该摆出一副老子的形象出来,成蛟很反感他这种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好的建议,成蛟也听不下。

    这样下去,不需要多久,成蛟控制的秦国就不战自溃了。

    为了保持军队的军心和凝聚力,成蛟无奈的出兵了。

    他需要战争维持军队的活力,维持国家的活力,虽然他知道现在发动战争无疑是饮鸠止渴,短时间内他可以维持军心,但是万一失败的话,后果就不是现在的秦国可以承受的了。

    面对这尉僚的三十万大军严整待命,说实话出战的杜高,杨端和没有任何的把握。

    看看对面的军队,撇开军容不说,光是装备,伙食就比自己好上不知道多少,自己凭什么和别人打?

    秦军的素质吗?

    的确,秦军的素质是曾经这天下间最精锐的兵种,但是那只是曾经,现在的秦军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凶悍,何况对面的大汉军,根本不比自己这边差。

    杜高看看自己手下拿的武器,大部分是过时的青铜武器,在对比一下对手的武器,那是明晃晃的铁制兵器。

    看看自己军队的装甲,大部分都是皮甲,而对手呢,看看他们身上那轻便的链子甲,在自己这边只有千夫长以上的人才拥有,。

    看看自己胯下的坐骑,不错,很好,但是对比一下对手的河内马,唉,戎马半生的杜高,死了的心都有了!

    二十万秦军,排成了箭矢冲击阵型,想凭借秦军个人的素质来击垮对手。

    但是尉僚怎么会给他这个机会。

    三十万大汉军倾巢而出,五万作为预备队,其中有一万是重骑兵。

    二十五万大军,丝毫不让摆个冲击阵型。

    三万弓箭手在前,两万短矛手在中间,三万刀斧手在后,层次分明的前军。

    后面是由小方阵组成大方阵的步兵,八万步兵整齐的列着方阵,那是中军主力。

    左右两军是轻骑,这里才是白千羽下了大本钱的地方,一直以来骑兵最普遍的用法那就是骑射,但是由于没有马镫,骑射练习起来极难,而且攻击力不成气候,骑兵主要的任务是骚扰,但是阳千里将骑兵的战术发挥到了极致,骑射只是骑兵的入门攻击手段,由于战甲的先进,骑兵大多配上了斩马刀和突刺枪,近战也是无比威风。

    最离谱的还是那些骑兵居然可以下马作战,上马为骑兵,下马为步兵,这两年来,白千羽在这支骑兵上花了不知道多少的心血。

    虽然步兵还是主战力量,但是骑兵,关键的骑兵可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

    六万骑兵差不多是白千羽所有的心血了,为了能够让这一战彻底击败成蛟,白千羽一股脑儿的把所有训练好的骑兵全部交给了尉僚,除了阳千里的狼骑营和童虎的重骑兵,最厉害的就数尉僚手上的这批骑兵了,六万人,左右各三万。

    后军三万那是帅旗所在地,一般都是压阵所用,若是上战场的话就是说明形势吃紧或是对方开始溃败,这里是本阵,帅旗更是一军之心,千万不可以退或者倒下,否则那就麻烦大了,。

    类似这种平原的大对决,真正讲究的计策并没有多少,溃败就是溃败,胜了就是胜了,什么埋伏之类的根本没有作用,关键还是要靠将领的临时指挥能力,对战场大局的把握能力,什么时候前军后退,什么时候中军压上,什么时候左右两翼齐飞,什么时候出动预备役,这些全是考验将领的临时指挥能力,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之间变化万千,谁能够保证必胜,所以预备队很重要。

    白千羽说过,打仗就像是下棋,需要的是将领的临场发挥,就算你不愿意把士兵当成棋子,你也要漠视他们的生死,你看的并不是个别士兵的死亡,而是全局,把握全局,那才是关键。

    有些人成为将,有些人却可以成为帅,临场的判断指挥就是关键。

    哪怕装备不及对手好,但是到了战场之上,秦军有若出笼的猛虎一般锐不可当,丝毫没有露出胆怯之色。

    虎狼之师,这一战压上了成蛟所有的本钱,赢了,那就是大喜,输了,什么都没有了。

    圣皇更是亲自压阵,帅旗上写着大大的公孙两个字。

    令旗往前一挥,杀!

    秦军开始慢慢的在重盾手的掩护下前军前进。

    “哼,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良弓。”尉僚冷哼一声:“前军弓箭手不动,掷矛手后退三十丈,重盾手压上在弓箭手后十丈建起盾墙!弓箭手标定十二节,满弦!”

    尉僚的命令快速的由他边上的旗手发布了下去,一阵红旗挥舞之后,前军的掷矛手开始后退,重盾手和刀斧手压上!

    前方居然只留下孤零零的弓箭手,圣皇在后面高高的观战台上看到这个情景很是迷惑,只放弓箭手在前头,尉僚疯了吗?

    很快,圣皇就知道,不是尉僚疯了,而是他太蠢了,。

    大汉军的弓箭手射程居然比自己这边远上三十步,自己的弓箭手还没有对对方照成威胁,重盾还没有彻底举起来,一阵箭雨下来,自己这边就倒下一片。

    “举盾,列阵!”圣皇一阵的心疼。

    重盾手高高的举起手里的重盾开始掩护推进,无奈啊,既然是重盾,分量自然不用多说,一般来说重盾手可以支持的时间并不长,就算秦军素质过人,支持的时间也就是稍微多一点而已,重盾手很多时候都是能够不举盾就不举盾,现在这么早举盾,后面就麻烦了。

    “三箭!”前面的大汉军千夫长大声的叫唤着。

    射完三箭的弓箭手开始有层次的后退,气的圣皇差点吐血,射完三箭就退,自己这边好不容易才接近了一点,马上又被拉开了,自己前方的弓箭手简直就被当成了靶子一般,光被别人射,自己却射不到别人,虽然有重盾手的掩护,伤亡不多,但是被这样消耗体力实在是气的想吐血。

    十丈的距离并不远,基本上每个士兵射完六枝箭,就退到了刀斧手的后面。

    那群秦军重盾手就倒霉了,他们本来举着重盾就累,现在盾面上挂满了箭矢,那就更累了。

    普通箭矢很难扎在重盾上,因为重盾上面包了铁皮,箭矢很难穿透,但是白千羽这边的箭矢就不同,白千羽这边的箭矢是特制的不是普通的箭矢,寻常的箭矢箭头是扁平的,但是大汉军用的箭矢,箭头是三棱形的,重量和锋利程度和普通箭矢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上面的。

    当然价钱也不是一个档次上的,打仗就是打钱,说的一点都不错,也只有白千羽这种奢侈的人才会用这样的箭矢,一支这样的箭矢相当于十支普通箭矢的造价,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还是运输,由于这种箭头占的空间要远远比普通箭矢大,所以运送一支这样的箭矢,同样可以运送四支普通箭矢,这样的三棱箭,简直就是天价,!

    但是白千羽自然有他的道理,用钱可以砸死对方的话,他是绝对毫不犹豫的,钱用了可以在挣,但是战士死了,那要付出的代价就多了!

    培养一名战士需要的钱比铸造箭矢,装备省的多多!

    秦军的重盾手和弓箭手气喘吁吁的终于进入了射程,迎接他们的又是一阵箭雨。

    秦军开始还击,大汉国这边的重盾手一声呼喊,齐齐的把手里的重盾举了起来,虽然是重盾,但是重量相差还是太大了一些,对面的重盾是外包铁皮的木盾,而白千羽这边也是外包铁皮的木盾,只是木头有很大的差距,白千羽他的木盾是经过精心炙烤,基本上去除了所有水份的木头,炙烤的过程还用了神农族收藏草药的密法,怎么可能是秦军那边比的上的,看看白千羽手下重盾手那轻松的模样,就知道差距了。

    加上略带弧形的表面,箭矢根本扎不上去,几阵箭雨下来,盾面还是光溜溜的,而秦军那边终于有人支持不住了,盾面上密密麻麻的箭矢让他们的体力到了崩溃点。

    骨牌效应一起,盾墙淅里哗啦的倒了下来,失去了盾墙的保护,弓箭手马上倒下一大片。

    圣皇咬着牙齿:“刀斧手给我冲!冲!冲!”

    刀斧手看到自己这边的弓箭手压制不住对方,反而被对方压制,心里已经有些不爽了,这样冲过去,不是送死,但是上面下了命令,就算是死也要跟着上啊!

    于是乎,壮烈的冲击开始了。

    前面的弓箭手变了,放下手里的弓箭,拿起背上的弩弓,小型的弩弓,射程可能没有弓箭抛射远,但是近距离的杀伤力实在恐怖,尤其是弩弓不像弓箭那么难操纵,一个弩弓手可能不是一个好的弓箭手,但是一个好的弓箭手绝对是一个好的弩弓手,。

    后面的弓箭手根本不管前面冲过来的刀斧手,拼命的往秦军的弓箭手阵营发箭,而临近的刀斧手碰到了他们的噩梦,他们身上简陋的皮甲怎么可能挡的住这种近距离射出来的弩弓,一排排的倒下,倒的圣皇面色惨白!

    好不容易接近了,刀斧手还没来得及笑,大汉军的掷矛手开始发威。

    一批,两批,三批。。。。。。

    死伤了近万人之后,圣皇终于明白了,对方是在用钱换己方士兵的生命。

    大手一挥,前军快速压上,分批上,想依靠己方的个人能力破掉对手的箭雨阵,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前军压上之后,虽然伤亡更加惨重,但是毕竟靠近了对手。

    不过圣皇没有注意到他的弓箭手阵营已经被射的差不多了,短兵交接之后,本来的重盾手忽然放下手里的重盾,立在前方,给对手扎扎实实的上了一堂课,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盾墙。

    圣皇暴跳如雷,对手的重盾放下来了,但是自己这边的弓箭手已经死伤的差不多了,稀稀拉拉的箭矢根本不能够对对手的弓箭手阵营造成大的伤害。

    前军的刀斧手费劲千辛万苦丢下一地的尸体总算到了大汉军的阵营前。

    以逸待劳的大汉军刺枪,刀斧齐出,两军交战的前沿地带变成血肉和生命的屠宰场。

    哀嚎,热血,生命,残肢断臂,整齐的军号,热火朝天的一切,为了胜利。

    尉僚冷眼看着战场上的一切,在这个时候他要强迫自己不去感受战场上的热血,把自己当成一个局外人,冷静,冷静就是战场上最关键的东西,一个冷静的指挥官就意味着胜利的天平往自己这边倾斜了,。

    圣皇也在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冷静下来。

    秦军的素质的确很出色,失去弓箭手保护的他们居然凭借手里并不出色的武器,硬生生的挡住了大汉军的前军,宁死不退!

    看到两军已经开始纠缠了起来,尉僚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前军弓箭手,短矛手后退,中军第一方阵压上!”

    尉僚的看的很清楚,对方是经受不起这样的消耗,虽然两军的总兵力相差不多,但是由于装备的问题,秦军受伤后,那就是失去战斗力,而大汉军受伤后,简单包扎一下,很快就恢复战斗力。

    只要压制住对手,秦军会越来越弱,自己则越战越强,

    中军压上之后,大汉军的兵力优势越发明显了起来,秦军的前军终于顶不住了。

    圣皇心里叹了口气,开始下令自己的中军上前。

    秦军的中军开始慢慢的移动,尉僚等的就是对手的中军移动,因为他手里有两翼骑兵 这样的王牌。

    两翼的骑兵,飞快的插上,他们根本不管对手的两翼,而是直接插往秦军的中军肋部,凭借骑兵的冲击力想把对手的中军拦腰卡断,若是秦军中军没有动的话,这么厚实的大方阵,两翼的骑兵是绝对没有办法卡断的,但是中军一移动,阵型就有些松散了,尤其是当骑兵接触中军的时候,正好是中军和大汉**队交接的时候,这是很关键的一个时候,前面停下来交战,后面的压上,阵型站的再好也会有很大的慌乱。

    尉僚的眼光可是真够毒的,选了个好时机。</br>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