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札记?开国?元末群雄尽起微贱


本站公告

    平民起义推翻统一王朝而为帝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汉高祖刘邦,另一个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汉高祖刘邦起事前最高的职务为亭长,一次出公差押送犯人到某地,半路上跑了不少,依秦法当斩。这与陈胜吴广因误期当斩性质差不多。刘邦气度不凡,将所有人犯约来喝酒,反正我也是个死,你们大家各奔前程吧。众人感奋,有走掉的,也有义气中人决定刘邦是个人物,便跟定刘邦揭竿而起。朱元璋的从军前最高身份为和尚。在元朝,僧道的地位很高,一些大法师之类的甚至能够不法到欺辱贵戚。但朱元璋这个寄食的小行童,算是和尚的杂役而已。就算是皇觉寺的主持,自然也是无法与大法师之类比肩。5个月之后,寺里的粮食也不足了,朱元璋外出游食三年。归寺后,卜卦去留皆不吉,卜卦从军,为大吉,乃从郭子兴。

  最为风起云涌的是三国时期。东汉末群雄并起,大皆是王室、贵族、官僚之后。刘备动辄称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被汉献帝称为皇叔;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曹操之父为十常侍之一的某某收为养子,日积月累亦称巨族。曹操迎父之时,肯定撵重不少,要不然陶谦的徐州兵也不会见财起意,把曹父杀掉。孙坚……。后孙策正是听乃夫旧部的一件,借袁术兵,召集乃夫旧部而渐有江东。

  中唐之前的巨室官商不分,有商而仕,有仕而商,有些商人富比王侯,童仆动辄巨万,所居第俨然是一个小城堡。这些人要造起反来,朝出令,夕可整肃发兵;他们要支持某人,也可反手为云覆手为雨。大贾糜芳嫁妹于刘备,并资之钱财童仆;孙策乏粮,鲁肃顺手指给他一座粮仓。中唐之后,商税渐重,巨贾则日少。

  唐末黄巢昙花一现,不能成就大业。乱唐室者乃诸蕃镇,亡北宋者为金,亡南宋者为元,存而不论。

  元末的韩山童为明教教徒。明教也叫弥勒教,奉拜弥勒佛和明王,其创始人为波斯人。世人因其吃斋,拜的是红头碧眼的外国人,称之为食菜事魔教。明教北派教主为韩家世袭了好几代,南派祖师爷为彭莹玉。明教被定义为邪教,自然是地下组织。

  韩山童预计起事,但事机不密,韩山童被捕身亡。其子韩林儿亡命山中。后被刘福通寻获,谎称为宋后,尊之为主。在金庸的小说中,韩林儿则被描写为张无忌的低级马仔。后韩林儿被拥立为帝,号小明王。这是一个政教合一的体制,帝为俗称,小明王则为教内的称呼。

  徐寿辉是一个布贩子,大概与曹锟的出身仿佛。只是因为相貌出奇,大概相貌魁伟,有王者气度,被群盗推为共主。后被其部下陈友谅所弑。陈友谅在金庸的小说中为丐帮的长老,地位不低,但仍是地下组织,见不得光。史书记载为渔夫之子。估计乃夫打鱼挣了几文钱,友谅得以读书识字,在县衙门混了个小小的职务。这在群雄中社会地位中算是最高级的了。

  张士诚操舟运盐舟,时常被人欺负。士诚不是个老实人,常常偷盐出来卖,有些富人买盐不给钱。尤其是一个弓手丘义,欺之特甚。历史上有名的弓手,一个是关云长关二爷,一个是岳飞岳王爷,死后其地位之高,武人中无与之比肩者。再一个就是这位丘义,因其之逼,愣是逼出了一个吴王陛下。

  方国珍也是个贩盐的,被人诬告为通匪,属于典型的官逼民反。朱元璋的“义丈人”郭子兴,其父是一个算命先生,算得很准,大概被人称为“郭铁口”之类的;其母为一个瞎子,大概嫁不出去了,便嫁给这位郭老先生。

  明玉珍是农民出身,倒是个义气人。徐寿辉被陈友谅所弑,明玉珍盘踞重庆,不与陈友谅来往,并在重庆为徐寿辉立祠奉祀。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