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先觉


本站公告

    老王点燃一根烟,吧嗒了一口,忽然说:“林……林风啊,我有个问题想要问你啊。”

精彩内容结束  明天强推,暂定每天固定更新两章……

  **************

  林风真的和老爸签了一个合同,里面规定的很清楚,林风若是期末考试不能进前十名,他就得老老实实的上学。

  至于期末考试之前,林宏新还是没完全放任,尤其是要求林风每天上午必须去上课,至于下午,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对林宏新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让步了。林风虽然觉得有点不公平,不过他最大的目的在于拖延时间,只要老爸松了口,慢慢再进行心理战,总能成功的。

  搞定了家庭内部矛盾,林风接下来的三天马不停蹄,根本没有半点的空闲时间。

  林风每天上午得去学校应卯,下午则和农科院的技术员们测量东鲜村的土地,确定种植面积。

  这三天里,林风可算是学了不少的知识,他以前算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市人,三十岁了还不知道水稻和小麦具体长什么样子。现在搞起农业,他得从头学起。

  林风本以为翻地耕地育秧都准备就绪了,到了插秧的时间,把水稻的秧苗往水田里一插就万事大吉了。可跟技术员走了三天,他才知道事情远远没他想的那么简单。

  比如朴英杰这个才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就头头是道的跟林风说了几十条影响收成的因素,林风听的头昏脑胀,一句都没记住。他有点怀疑自己这么个门外汉究竟是不是能完成这项艰巨而陌生的任务。

  就比如农科院培育的那些穆河一号的秧苗,据朴英杰说,他们采用的是去年才研发出来的两段式育苗法。这样培育出来的秧苗素质好,分蘖进程快,光合能力强,不但稳产高产,质量也要远远高于一般的水稻。

  朴英杰说的来劲,还要继续给林风讲解他为什么用稻壳代替营养土来育苗,林风一摆手,求饶的说:“够了够了,这些专业知识你了解就行,不用给我普及了,我觉得当个文盲挺好的。”

  五位聘请来的“顾问”里,数大学刚毕业,今年才二十二岁的朴英杰和林风年纪差距小,虽然也觉得一个十五岁的老板怎么说都有点不对劲,但三天下来,朴英杰还是第一个接受了林风。

  至于另外四位年纪大一些的技术员,心理上总还是有点疙瘩,和林风的交流明显少了许多,除非林风发问,否则很少说话。

  “英杰哥,这一百八十亩的水田你也看过了,有问题的地方也重新翻过了,应该没什么差池了吧。”林风也察觉出其他技术员略带着的抵触情绪,所以大部分时间里,他就只能求教朴英杰。

  朴英杰和身边最资深的技术员老王聊了几句,回身对林风说:“基本差不多了,我们也已经按照你的要求,把一百八十亩的水田划分为四块。”

  林风点点头:“这两天真是麻烦你们了,一会儿回到县里,我请大家去大西洋吃饭。”

  老王点燃一根烟,吧嗒了一口,忽然说:“林……林风啊,我有个问题想要问你啊。”

  “王叔,有什么话你就说吧。”林风一笑,干脆也跟老王一样半蹲在田埂上,望着眼前一大片的土地,心想再过两天,这里就该绿油油一片了。

  “你为什么要把这些水田分成四块呢?”老王问,“你要求有的田要窄行密植,这我理解,能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产量。可为什么有的田又不采取密植?还有,为什么单独有一块田不准用农药和化肥,一定要用农家肥呢?”

  林风笑了,他挠挠头,也不知道怎么跟老王解释。

  其他几个技术员也都拢过来了,这些问题他们都憋在心里两三天了,一直搞不懂林风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划分水田。

  如果说是个倒粮发财的暴发户,这些技术员也就如同平时上班一样,睁一眼闭一眼,干好干坏都是那些钱,不操更多的闲心。可林风这些天一直都对他们很尊敬,不但好学,而且买烟买水请吃饭,照顾的十分周到。他们都觉得林风是个好孩子,不忍心看他赔钱。

  眼下老王说到关键的问题,大家都凑过来,想听林风怎么说,看他究竟是真的不懂种地,还是说另有想法。

  “大家既然都是农风公司的顾问了,我想有些事情也不必瞒着大家了。其实我这么划分,有几个用意。”林风略微的组织了一下语言,免得在这些专业人士面前露丑。

  “我听英杰哥说了,密植能提高总产量,这是好事,如果产量真的比其他的稻种高,也能证明穆河一号的确是最适合穆河土质和气候的。不过我也听说了,一旦密植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影响穗和粒的质量。”

  “我既希望能够创造一个亩产量的记录,又希望能得到质量上佳的稻种,想来想去,只能分区种植了。”

  林风说完,老王把烟头丢掉,用鞋底使劲碾了碾:“你是想用密植的田做模范田,然后卖优质田的种子?”

  “王叔还真是专业人士,我一说你就明白了。”林风呵呵一笑,他倒是也不瞒着大家。

  “原来如此。”大家都明白过来,九五年的时候,人们的想法还很简单和直接,穆河这样的小城市尤其是,技术员们更是长期在机关里工作,很多事情都不会换一个角度思考。

  本以为林风买穆河一号是为了大面积的种植减轻成本,直到现在他们才知道,林风的野心更大,他是要以这一百八十亩的水田做广告,把穆河一号的名字打响,然后靠贩卖有专利权的稻种赚钱。

  大家看林风的眼神都变了,心说若这个主意是他自己想的,这孩子可真是了不得。

  “那为什么有的田不准用农药和化肥呢?”朴英杰忍不住问。

  林风反问:“大家知不知道现在有韩国人在收购我们穆河的山野菜?”

  朴英杰是朝鲜族人,他的姐夫李天成又是跟韩国人直接做生意的,自然知道,连连点头说:“我知道。”

  “那我想问,为什么韩国人好好的蔬菜不吃,要吃咱们山里的野菜呢?”

  “吃腻了好东西,想换换口味呗。”朴英杰说。

  林风一笑:“那只是其中之一。其实重点是,山野菜不但可以换口味,还是一种健康食品。这种健康的概念不只来源于野菜本身,也来自纯天然的生长环境。”

  接下来,林风从讨教大家的小学生变成了一个传道授业的老师,给众人讲起健康食品的概念来。

  其实这种概念并不先进,早几年就已经有了。比如五常,去年就开始实行绿色大米的概念,农科院的人订阅有很多农业方面的报纸,对此也不陌生。

  不过林风的讲解又有不同,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

  目前,穆河的水稻亩产因为气候、种子质量和用药用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概在四百五十公斤到五百五十公斤之间,很少能超过这个数字。

  在同等条件下,穆河一号的产量能高出普通的稻种大概五十到一百公斤,也就是五百五十公斤到六百五十公斤之间,这在穆河来说已经算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

  若是不用化肥,而采用农家肥的话,每亩的种植成本会下降,产量也会下降,但幅度不大。以穆河一号的质量,能保证在五百公斤左右。

  按照百分之七十的出米率来计算,施了化肥的六百公斤的水稻能出米四百二十公斤,以正常的价格计算应该是一千零八元。

  而不用化肥的五百公斤水稻能出米三百五十公斤,若是能通过国外的绿色大米检测,达到出口的标准。即便不能出口,只要通过国家的标准,打出绿色健康大米的招牌,每公斤就能提价一元钱。

  “你们说相差多少?”林风问。

  “一千一百九……相差一百八十二元。这还不包括节省下来的化肥和农药的费用。”朴英杰脑子快,已经算出了答案。

  一亩地相差一百八十二元以上,几乎等于把收入翻了半个跟头。

  老王皱起眉头来,林风的账算的没问题,可他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林风啊,你这个账没问题。可是真的会有人愿意一斤米多花五角钱,去买什么绿色大米吗?”老王对此表示了疑惑。

  林风笑了笑,他所有的勇气和自信都来自于对未来形势的了解,穆河人当然不会多花五角钱吃绿色大米,但是大城市的人,外国人,还有那些已经觉醒了健康意识的人,他们会舍得花钱。

  林风还记得二零零八年的时候,日本的天价大米进入中国,摆在超市里不到一天就卖光了。

  是中国人太有钱了,所以才要尝尝鲜吗?

  又或者是中国的大米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毒大米,苏丹红,过期月饼,地沟油,三聚氰胺,国人的心理和肠胃一次次的遭受打击,吃任何东西之前,恐怕都要小心翼翼,就差弄个银筷子试毒了。

  林风想要改变这个状况,虽然他的力量很微薄,却希望能以这个重生的机会,至少要让中国人有口放心的大米吃。

  重活的好处就在于先觉,别人不是没有勇气去做,也不是没有伟大的情操,只是他们不能穿越历史的迷雾,看清楚迷茫的未来。

  林风比起他人来,或许不够善良,或许不够聪明,或许不够先天下之忧而忧,却拥有对未来的把握。既然得到这个机会,他就要好好的把握,至于是否能够变成伟大的传说,那就不是他说的算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