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 杨阜


本站公告

    第二十二节 杨阜

    马铁看到马云璐和马种时,泣不成声,三人相对垂泪,半晌无语。随后马铁向他们讲述了来意,马云璐对马超的所作所为早就绝望,她觉得马超已经疯了,尽在说一些不切实际的话,马种却不同意她的看法,只是他见马铁和马云璐的脸色都不好,也没有敢多说什么,只是吞吞吐吐的说道:“兄长所说的也有他的道理,父亲听了曹冲所劝,入京为质,官居卫尉,他之前也是做过前将军、槐里侯的,要不是曹丕生出奸计谋害我家,这些本来都是兄长应得的,既然要招抚,把这些再要回来,也无……不可。”

    马云璐横了他一眼,皱起黛眉不悦的说道:“你说什么呢,父亲还健在,就算官复原职,也临不到他来做前将军、槐里侯,他这么做,眼里还有父亲吗?”

    马种被马云璐一斥责,顿时没了底气,他低下头,嘟哝了两声。马云璐也不理他,转过头对马铁说道:“你不要在冀城呆了,赶紧回去告诉父亲,不要指望他了,马家军迟早要全被他糟蹋干净了,你们自己小心一些,千万不要无端惹恼了曹将军,招来无妄之灾。”

    “兄长勇武绝伦,怎么会把马家军糟蹋了?”马种又忍不住了,抬起头反驳道:“我们现在有三万多人,完全可以和朝庭讨价还价,为什么要听人摆布。”

    马云璐真的火了,她怒声斥道:“什么三万人?你以为那些羌人全是我们马家的人?去年要不是韦大人不知道外面的情况,被你诈了城,你以为我们还能安全的回去,这些羌人还能心甘情愿的供养我们?这些羌人在冀城杀了多少人,抢了多少东西,兄长为了讨好他们,连韦大人都给杀了。你只知道眼前的痛快,却不知道现在是坐在火炉上烤,韦大人在凉州颇有威信,他杀了韦大人,凉州会有多少人恨之入骨,有多少人想要为韦大人报仇,你知道吗你?”

    马铁拦住了发飚的马云璐,淡淡的笑了一声,对马种说道:“小弟,你是不是觉得兄长武勇过人,手里又有着三万多人,可以和车骑将军一较高下,漫天要价?”

    马种没有说话,但他那副不服气的样子让人觉得他就是这么想的。

    马铁轻轻的摇了摇头,语气很平静的对马种说道:“小弟,你知道吗,兄长是匹夫之勇,不是大将之勇,夏侯将军、邓将军两人,以一万多步卒主动袭击韩遂三万骑兵,那才叫真正的大将之勇。兄长空有五万大军,却被领军将军一万五千人给吓住了,寸步不敢上前,这也能叫做勇?”

    “一万五千人?”马种吃了一惊。

    “我们是自家兄弟,没有必要骗你。去年你们和领军将军对阵的时候,他手里只有一万五千多人,在你们八万人的围堵下,领军将军愣是一步没退,牢牢的牵制住了你们。要不是雪下得及时,滞留了车骑将军的行程,韩遂又及时的逃走了,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韩遂根本不可能活到现在。”马铁一字一句的说道,眼中有一丝惋惜,又有一丝无奈,他又何尝不想马超有能力向曹冲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可是他对马超实在没有马种这样的信心。他有些生气的看着不知事情严重性的马种,厉声喝道:“你以为我们有这样的实力漫天要价吗?”

    马种呆若木鸡,无言以对,就连马云璐也被这个消息震惊了。他们虽然知道韩遂打败了,可是并不知道详情,韩遂说得模糊,马超跟他们说得更模糊,只知道韩遂受挫,却不知道是这样的惨败。马铁见他们一副吃惊的样子,只得从头细说,把他所了解的情况告诉了马云璐和马种。

    “你们啊,就是那只坐在井里的青蛙,只知道头话。

    杨阜一愣:“你怎么知道我要出去?”

    “我听说,你老家有人来报信,说你的夫人过世了,你不悲反喜,可有此事?”阎温不紧不慢的说道。杨阜大惊,脸色顿时变了,他盯着阎温看了半天,忽然笑了,只是笑容很狞厉:“阎伯俭,你的眼睛倒是灵光得很啊,是不是马超派你看着我们几家的?”

    “马超当然会看着我们几家,不过不是我。”阎温摇了摇头,脸上的笑容淡了:“我知道你一直想出冀城,联络同道为韦大人报仇,我只是顺水推舟助你成事而已,你又何必疑我。”

    杨阜哼了一声,没有应他,但脸色却松驰了许多。

    “我知道,韦大人死了,你们很伤心。”阎温话说得很慢,语调低沉:“我也伤心,可是伤心没有用,只有杀了马超这个贼子,为韦大人报仇,我们才能安心啊。”

    杨阜听阎温这么说,对阎温的一肚子意见总算去了,他盯着阎温说道:“既然你想杀了马超,为什么还劝他留在冀城,难道你觉得他祸害我们冀城还不够吗?”

    阎温抬起头看了一眼杨阜,摇了摇头:“义山,亏你还是使君大人的参军事,怎么这点事情也想不透?他如果出了城,散之四野,如何能杀他?就凭你我的实力,能杀得了他?就算车骑将军进了冀城,那又能如何?不杀马超,西凉不宁啊。车骑将军现在为什么派人来谈判?还不是因为他没准备好,而冀城又易守难攻。我们不过花费一些粮食财物,就可以将马超留在冀城,等车骑将军准备好了,才可以一举击杀马超,为韦大人报仇。与这个目标相比,那点财物算得了什么?”

    杨阜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只是我们几家,没有办法击杀马超。冀城坚固,车骑将军轻易也不会攻城,所以我们要等,要等一个好的机会。”阎温咬牙切齿的说道。

    “我明白了。”杨阜躬身下拜:“我这次出去,一定想办法多联络些可靠的同道,配合车骑将军,击杀此獠,为韦大人报仇。”

    “嗯,你要小心些,切不可轻举妄动,白白丢了性命。姜家与你杨家是姻亲,你外兄姜伯奕(姜叙)是抚夷将军,手中有兵,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我们成功的希望会更大一些。你这次去,不妨抽空去历城去一趟,探探他的口风。至于赵家、任家,暂时不要惊动他们。”

    “有伯俭居中调停,何愁大事不成。”杨阜点头应是,“我即日出城,先去郿坞见车骑将军。”

    郿坞。

    “将军,若欲治学,当先读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儒生坐在曹冲对面,不卑不亢的说道。他叫董遇,字季直,是弘农人,曾经举过孝廉,做过黄门侍郎,给天子讲过书。精于左氏传,以朱墨做别,善老子,作老子训,是个性格木讷而好学的标准书生。他在许县混得不好,前不久因为附合刘先在天子面前称赞黄老之道,被天子冷落了。这次曹冲在长安建太学长安分院,天子的诏书就是董遇送来的,同时天子也把董遇留在了长安,表面上是支持曹冲的工作,实际是看董遇烦了,你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

    董遇学问好,可是脾气确实有些迂,他教学生,要求学生先背书,书背不下来不讲,口头禅就是这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学生问他没时间怎么办,他说读书有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那些学生烦他无趣,吃不了这个寂寞,搞得他成了学院里的少数派,没几个人愿意搭理他。曹冲得知他精老子之后,就把他请到郿坞来给自己讲老子,结果他见到曹冲就跟见那些普通学子一样,还是那句话,你先把书背下来再说。

    曹冲呵呵一笑,朗朗上口的把老子背了一大段,他前世对《道德经》就颇为崇拜,下过死功夫,七十二章五千言背得滚瓜烂熟,后来与刘先一席谈,才知道自己所背的《道德经》与现行的《老子》不一致,现行的《老子》版本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里面的不少词句也不相符,所以后来又专门下过功夫,把现行的版本《老子》又给背了下来。可以说《老子》是他所学的书籍中最精熟的一本,比起《荀氏春氏》还要熟得许多。他这么用功倾心于《老子》,一方面是因为老子的学说是法家、兵家、阴谋家之类学术的根源,二来他自己倾向于黄老之术,当然要先把黄老之术是什么给搞清楚了,要不然岂不是要被人笑话。

    董遇先是一愣,随即眉开眼笑,开心得有些忘了身份:“将军果然是神童,难怪刘大人说将军是生而知之,没想到将军连这无人问津的学问都如此精熟,遇今天可是得见知音了。”

    曹冲谦虚的一笑:“先生过奖了,冲也就是对这本书熟悉一点,其他的也是半吊子功夫,算不上什么生而知之,还要请先生多多指教才是。”

    “呵呵,不敢当,不敢当。”董遇笑得胡子直抖,两只眼睛笑得细成了月牙:“不知将军对老子与易的关系,可有什么心得吗?”

    曹冲连连摇头:“先生这可就考住我了,易经我是不通的。”

    董遇收了笑容,有些疑惑的看着曹冲:“将军不通易经?那如何能说出那些高深莫测的天文来?莫非是将军觉得遇天资不足,不能理解将军的学问吗?”

    曹冲暴汗,心道我那可不是什么易经算出来的,他正要打个哈哈,把眼前这个有些较劲的老夫子给糊弄过去,外面有铃下来报:“马超的使者来了,正在外面求见。”

    “先生,先请去休息一会,待我处理完公务再向先生请教。”曹冲如逢大赦,连忙对不依不饶的董遇说道。董遇见他有正事要办,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先下去休息。曹冲松了口气,端正的坐好,又理了理衣服,才对铃下点了点头:“请他进来吧。”

    杨阜在外面等了不到片刻,就看到车骑将军府的铃下小跑着出来,走到他的面前客客气气的说道:“将军大人有令,请大人进内回话。”

    杨阜愣了一下,他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车骑将军可是位次三公的重臣,他又是大汉异姓王、丞相大人的儿子,见自己一个叛逆的使者,用得上“请”这个字吗?

    “你是说车骑将军……”

    “不错,将军大人请你进去。”铃下这种情况见多了,已经见怪不怪,当下重说了一遍,特别在请字上加了重音:“请大人跟我进去吧,莫让将军久候了。”

    杨阜这次没听错,他连忙撩起衣摆,跟着铃下小步急行到内堂,他看到一个面容英俊的少年气度不凡的坐在大堂之上,知道必是曹冲无疑,不用铃下引见,赶上几步拜倒在曹冲面前:“丞相掾天水杨阜,拜见车骑将军。”58xs8.com